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书院风雅

蔡安阳

行走于安海古镇,石井书院是我们这些文字牧民必去之处。这里是泉州地区保存较完好的一处古老书院遗址,与泉山书院、小山书院、欧阳书院并称泉州“四大书院”。宋绍兴年间,南宋理学家朱熹曾随父亲来此讲习“义理之学”,因“二朱”的影响,当地人也称这里为“朱祠”。800多年前,这里是读书人心中向往的地标,时至今天,它在文人墨客心中的地位依然不曾改变。

书院为清代建筑风格,坐北向南,中间以大成殿为主轴,后殿为尊德堂。轴线两侧建有富文、敏行、移忠、立信四个书斋。从雅致、端肃的建筑群落中,仿佛可以看到古人先贤严谨和闲适的读书氛围,欣赏到他们的审美情趣和生活理想。

书院内建筑鳞次栉比,古韵书香氤氲其间。书院大门上方,悬挂着题有“石井书院”四字的横匾,系安海人许集美所书。刚走进书院大门,拜坛前两棵参天银桦树枝繁叶茂,直入眼帘。在参天古树的映衬下,朱红色的大门更显现出历史的沧桑。踏着青石板铺成的路面,漫步于书院内,仰头可见雕梁画栋,飞檐仰空,四周均有花木扶疏,浓荫匝地。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柱,其木柱笔挺,楹联文采飞扬,引得往来游客驻足观看,细细琢磨。殿内中祀孔子像,左右为朱熹父子雕像,其肃穆威严,让瞻仰者肃然起敬。书院内东侧回廊中,悬挂朱熹语录,其中“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两则,字里行间透露的大智慧,更是发人深省。虽然朱家父子二人在安海所待的时间并不长,但他们对安海文化根脉的影响是深远的。

历史的血脉靠文人来承载,旧时的书院更是催生文人墨客的主要场所。如今站在书院中庭,遥想当年:石井书院占地百余亩,气势恢宏;朱子讲学之时定是各地学者云集、弦歌相续,好不热闹!

数百年来,石井书院历经兴废。在明清时期,由于社会动荡,战火纷飞,石井书院曾被焚毁,后多次进行重修扩建。如今我们所看到的石井书院,是政府于2007年斥资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重修而成的。虽然其规模大不如从前,却古朴、庄重,再现了其宋时风貌,依然能够让四方游客感受到书院的书香风雅。摧毁与重建,石井书院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承受的劫难是深重的,但它历经沧桑,依然鲜活着,在于人们从其环境中所汲取的书院文化——文人士子的思想精髓。这强大的精神文化,不仅能够使它永远屹立,毁而不灭,更能使之发扬光大、流传千古。

在新的历史时期,石井书院成为闽南地区开展朱子文化研究、与台湾地区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它承载着新的重任与使命,在安海古镇继续发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