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带着微光前行

张百隐

每一年的年末,都会写两份小结。一份工作总结,给学校;一份生活小结,给自己。给自己的这一份,杂乱无章,没有条理,语言絮絮叨叨,语气更多的是唏嘘埋汰。生活嘛!本就是一地鸡毛,就是在那些琐碎的细节里,胼手胝足地寻求着前行的微光和力量。生下来,就要活着,这大概是人类最古典的浪漫主义了。

古人说,四十不惑。这是古人关于四十岁的定义。是的,它成功规避了生之为人的那份倦怠和随性。尽管我们知道古人伤春悲秋的四十和现在的四十几乎不是同一个概念,但我们仍然奉行这一定义,因为这是一个成熟沉淀的年纪。这个年纪所做的任何事,都更注重价值、意义或者使命感。

今年,我又在四十岁的维度上前行一年。尽管艰难,但我依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了应该做的事情。

孩子又长了一岁,上了初中。一个初中生应该直面的问题,孩子对此几乎手足无措。他的稚嫩和天真,被宠溺的惰性,简单的是非观,在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几乎完败。作为一个父亲,我可以预想到他的艰难。之前,我无知地将他应该有的经历给挥霍掉,现在就得用更多的时间帮他弥合,陪他成长。幸运的是,他遇到很多可以陪他看见自己、看见未来的老师。妻子对我说,你这辈子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参与孩子的生命,陪伴孩子成长,直至人格完善、工作独立,这就是父亲的债。

所以我写了《父亲的债》。这一年多的日子里,我像串珠子一样把所有零碎的时间,都串成父亲的债。书里的父亲,朴实、勤勉、坚韧,一辈子脸朝黄土背朝天,披星戴月茹苦含辛。他几乎宿命般地认定,人这一辈子,就两个债务要还,送父母上山,养儿女成人。完成了,人生也就无憾。这是一封献给父辈以及这片土地的情书。我们生于斯长于斯,血浓于水,不可切割。同时,这部小说,也是一个记忆,是最为深情的一次发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往何处去。而父母和故乡就是我们的来处,我希望这本书做了一次浅尝辄止的回答。

猎猎风起,又过一年,父母也老了一岁。父亲有一张比年纪更为苍老的脸,母亲有一副比年纪更为孱弱的身板。他们在和岁月的角力中彻底完败,却在生活的战场上冲锋陷阵,这是我见过的最豪迈的英雄主义。每天晚上,我都会把手机铃声调到最大,放在枕边。妻子说,这样对身体不好。我说,这样安心一点。我们总在形容父辈的意义,其实他无关贵贱美丑,有家在,我们才是真正的存在。新年伊始,祝愿双亲身体康健。

老弟今年也四十岁了,他靠自己的双手在另外一个城市安身立命。一辆车十来年舍不得换,一身衣三五年从不丢弃,这本不是做企业该有的标签,却是他最执守的信条。弟弟说,一年过去了,依旧是平平淡淡的一年。然后他又笑着说,平平淡淡,不也是我们在努力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吗?

说说妻子,一个拼命减肥又减不下去的胖女孩,一个身体不太好又承担整个家庭重担的妇女。她的柔弱似水,她的坚韧果敢,让我心存感恩。在家里,她负责衣食住行柴米油盐,严防死守着家庭后方。她知道我喜欢看书写作,便给我很完整的时间。每当我在奋笔疾书,她总会递来茶水。说,开心就好。是的,开心就好。这一年来,她很不容易,有过焦虑有过彷徨,有过不安局促,希望新年的第一缕阳光,能最先抚慰到她——一个坚强的弱女子。

今年是晋江市东石镇龙江畔读书社成立的第三个年头了。关于龙江畔,这是我生活中的一次美丽遇见。文字通过阅读才具有生命,内心的通透才是对美好最好的注解。一群人走在一起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彼此呼应,这是对生活最好的馈赠。

这一年来,很多领导师长老兄弟旧朋友不离不弃相互扶持,也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我们借用彼此的光芒取暖,也分享彼此的心事。如果前世回眸五百次才能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那么好朋友们,我们前世必定都扭伤了脖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光如注,倾泻而来。我们又一次站在新年的起点上,面对时间的浩瀚叠轶,层层叩问,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张开双手,努力迎接,带着心底那盏微光,汇聚成力量。愿我们继续在生活的海洋里安心泅渡。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