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证指数盘整震荡,但有一个板块却特立独行,走出了一波翻倍行情,就是ST板块。”近日,晋江投资者陈先生发现,ST板块走势不错,拉长周期一看,着实把他吓了一跳。“ST板块指数从2月底的475点,涨到了12月初的872点,收益十分可观。”
“每到年底,ST板块都会走出一波‘脱星摘帽’行情,加上该板块个股市值普遍偏小,极容易被炒作,因此大涨大跌成为常态。”尽管看起来潜在收益良好,但业内人士提醒,在风险警示板里,有一些热衷于“概念”炒作、无心聚焦主业、公司治理混乱的公司,妄图通过炒概念忽悠市场、做高股价。对于此类公司,投资者应擦亮眼睛,密切关注此类风险公司的公告和上交所的问询,务必注意投资风险。
遵守风险警示板块
交易规则
ST板块指的是在沪深股市上挂牌的股票,因为经营亏损,股票被证监会在名称前加“ST”以提醒股民注意特别处理的股票板块,ST板块股票实行日涨跌幅度限制为5%。股票被ST、*ST一般是因为上市公司出现财务状况或者其他状况异常,导致其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或者存在投资者难以判断公司前景,投资权益可能受到损害的情形,交易所对该公司股票实施风险警示,以提示投资者该股票存在终止上市风险(*ST)或其他风险(ST)。
对于风险警示股票的交易,交易所早有规定,投资者在参与交易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合法合规参与交易。其规定,投资者无论通过竞价交易还是大宗交易、普通账户交易还是信用账户交易,只要单日累计买入单只风险警示板股票超过50万股,均属于违规行为。此外,一名投资者在不同证券公司开立的所有账户也会合并计算,买入单只风险警示板股票不得超过50万股。该规定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风险提示,防范市场过度炒作,通过合理限制投资者参与风险警示股票的交易规模,达到保护投资者的最终目的。
炒作风险极具加剧
近期,该板块炒作氛围浓厚,不少个股走出了一波大行情,吸引了不少本地投资者的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该板块个股波动也正逐步加剧。
“ST板块炒作在年底时最为盛行,部分公司存在‘脱星摘帽’的预期,因此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但ST板块炒作向来风险较大,投资者应多注意其潜在风险。
为了让投资者更加直观地了解ST板块炒作的风险,中国证监会官网曾发布一则经典案例。2019年4月30日,某威集团因2017年度和2018年度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均为负值,以及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按照《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上交所对其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其股票开始在风险警示板交易,股票简称改为*ST某威。2019年7月12日至11月7日的79个交易日中,市场对该上市公司的巨大潜在风险作出了反应,其股票价格由14.59元下跌至1.05元,跌幅近93%。但是,在没有明确的利好消息和基本面的支撑下,在随后2019年11月8日至2020年1月8日的43个交易日中,股票价格却由1.05元上涨至3.91元,累计涨幅达到了惊人的272%。
尽管上市公司在上述期间多次发布股票交易异常波动及风险提示公告,但股价一字板涨停和日内巨幅波动的情形仍频繁发生。据调查,在上述期间的*ST某威股票交易中,不少投资者违反了《上海证券交易所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管理办法》关于单日买入单只风险警示板股票超过50万股的规定,过度投机炒作的迹象十分明显。
然而,股票市场终究还是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的。2020年1月9日至4月20日,*ST某威股票价格再次连续大幅下跌64%,众多前期盲目参与跟风炒作的投资者承受了不小的损失。最终,*ST某威股票也未能扭转退市的命运,2021年6月1日公司股票被摘牌。从该案例可以看出,尽管风险警示股票炒作之风盛行,但其最终,将带来惨痛的教训。
谨慎判断投资风险
为了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风险警示板块,目前,市场实行“买者自负”原则,无论投资者是首次买入风险警示股票,还是之前交易过ST或*ST类股票准备继续买入风险警示股票,均需要先签署《风险警示股票风险揭示书》,如未签署,将无法买入(已持有的风险警示股票可以选择继续持有,允许卖出,但不允许买入)。如要开通,需要前往营业部办理或通过券商APP签署风险揭示书。
但业内人士也提醒,风险警示板股票的投资风险远高于其他板块股票,设立风险警示板,就是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对被予以退市风险警示的公司及其他重大风险公司实行另板交易。风险警示板股票的投资价值存在严重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的股票,多数将被实施终止上市,投资价值显著降低。投资者参与风险警示板股票交易时需要审慎预估投资价值,认真阅读相关公司发布的风险提示公告,谨慎判断投资风险,理性参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