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长益
每次回到老家祖屋,我都会去看看“四孔井”,提一小桶井水,用身心感受不一样的清凉。
“四孔井”坐落在晋江市东石镇第三社区,因其井有4个孔,故俗称“四孔井”。“四孔井”至今已有百年以上历史,一直以来,为附近居民提供了饮用水源。1967年,乡贤集资重建,将“四孔井”圆形的井身改为四方形,砖木结构改为石结构,整体更加安全坚固,环境更为洁净。
“四孔井”四季水源充足,水质甘甜,井水清澈见底,水温夏凉冬暖。以前,每天从晨光熹微到暮色降临,前来“四孔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桶儿叮叮当当,扁担吱悠吱悠,像一支支快乐的民间小曲在“四孔井”周边奏响。
白天的“四孔井”是人们聚集的好地方,有人提水,有人洗涤。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寒风刺骨,都是人来人往,热闹场面不逊于菜市场。妇人们来到井边,各自寻找合适的位置,一边洗衣服或洗菜,一边闲聊家常。每到夏天的中午或傍晚时分,孩子们三五成群,相约到“四孔井”冲凉玩水。调皮的孩子用桶水、脸盆水互相对泼,个个劲头十足地打起水仗,脸上露出可爱的笑容,快乐地享受着井水的清凉和泼水的乐趣。
夏天,洗过“四孔井”的水,感觉特别凉快。以前家里没有冰箱,母亲会提来“四孔井”水,然后将水果放在冰凉的水里,令水果吃起来冰爽又可口。我家屋前有一处空地,父亲将它辟为小菜园,父亲经常叫我到“四孔井”挑水浇菜。当时我年纪小,个头矮,每次只能挑半桶,挑起水来总是东跌西撞、左摇右摆。到了菜园,放下扁担,我的脸早已涨成了猪肝色;这时一看,桶中只剩一点桶底水。不过,父亲并没有责怪我,只是笑呵呵地对我说几句鼓励的话。我禁不住也笑了。
因“四孔井”井面长期浸水,加上水泥面过于光滑,长了青苔,所以前来挑水的人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摔倒。我家的祖屋恒昌大厝距离“四孔井”很近,我们在家时常听到有人滑倒时发出的尖叫声。为了避免大意的人摔倒挫伤,泥水匠将水泥井面重新处理,使井面水泥变得粗糙。每逢大旱,东石许多古井都会干涸,但“四孔井”不会,只是出水量有所减少。因此,居民们为了能够提到水,夜半时分,就会有人提着玻璃油灯或用手电筒照明,摸黑前来提水,一个比一个早,真是“赶早取甘泉,早才有水喝”。
“四孔井”还成了门牌号。东石镇以“四孔井”编门牌号的房屋有13幢,均是环绕在“四孔井”周围的民房。在农村,一般房屋都是以路、街、巷、宫、境等为依托编门牌,而东石却以井为依托作门牌号,成了一大特色,由此可见“四孔井”在东石的知名度。
“四孔井”不但为人们提供生活用水,有时甚至成为救命之水。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那是1985年12月13日凌晨2点许,坐落在“四孔井”旁的恒昌大厝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人们在睡梦中被熊熊大火惊醒,于是纷纷带着各种大小水桶,赶往“四孔井”提水灭火。大家不断地把水一桶一桶接上,奋力将水泼向火舌,使火灾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生命财产的损失。“四孔井”在此次的抢险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真是功不可没!
今天,“四孔井”虽然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水的人渐渐少了,但是它仍然坚守着,静静伫立在僻静的居民区中,用慈母般的爱源源不断地流淌出甘甜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