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宝
在茂密的钢铁森林环伺下,晋江青梅山下顽强地生长着一片低矮的红砖古厝群。上百座各具特色的建筑匍匐在世纪大道旁,敞开它的胸膛迎接清风,迎接夕阳,迎接明月,迎接返乡的游子,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走下车,抬头望去,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的耀眼。中午,太阳将它的强光泄向古厝的屋顶,红砖赤瓦在其照耀下更显得精神。微风轻送,蓬头绿树筛下的缕缕金光在地上翩翩起舞。此时此刻,这一些古厝仿佛从千年的沉睡中醒来,又似乎从未老去。它就像一位年轻的漂亮姑娘引诱着你一步步往前寻幽探胜。
这些古厝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散乱中不乏整齐,低调而不失内涵,沧桑又不缺韵味,沉静中又有生机。踏着石板路,走进一条又一条的小巷,我仿佛走进了历史。漫步在红砖古厝间,仿佛时光在倒流。高大的古树下,一位老者坐在藤制摇椅上摇着蒲扇,悠悠然进入了梦乡。这一情景唤起了我对童年时光的美好回忆。进入柳青新宅,点一杯咖啡,在厝角无人处,独自品尝着缓慢的时光。于蔡氏家庙内作一番小憩,聆听着古老而深邃的宫廷音乐,细品着以家训为主题的格言,一种情愫在发酵,发酵成一种很醇厚的对于故土的思念。时光不停飞逝,春夏秋冬不断更替,一年又一年,这里一直保留着花开花谢、波澜不惊的悠闲姿态。
沿着阶梯上上下下,从门前来到屋后,从大街走到小巷,茫茫然我似乎进入了迷宫。定睛细看,石鼓石椅石枕,雕刻精美。梁枋木雕梁裙,鎏金错彩,十分华丽。燕尾屋脊,红砖红瓦,高大的罗马柱,精细的雕梁画栋,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展现着往日的气派。抚摸着那一块块红砖,仰望着那一条条燕尾脊,触碰着那一根根罗马柱,仿佛抚摸着清风明雨和民国的烟云,仿佛触碰着革命的战火。亭台、楼阁、花木、池塘、牌坊、罗马柱……在五店市,时光与美好在这里停留,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东方与西方在这里汇聚。
走出古厝的后门,进入一条深深的小巷。我想象着童年游戏的场景。我的耳畔似乎响起我母亲唤我回家吃饭的话语。那些下南洋谋生的游子,或许在某个夜深人静的晚上,也会想起那条小巷、那棵古树、那缕炊烟,以及小时候的玩伴。或许,这就是乡愁,这就是古厝存在的意义。对面一位红衣女子撑着遮阳伞悠悠地走过我身边,把我的思绪拉回了现实。我已不再年轻,我已不再期待邂逅。但在这小巷之中,这种邂逅,这种偶遇,更有一种别致的情味。
走出小巷,走回车内,那抹红色却依然在我脑中盘旋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