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健康课堂

初秋时节如何防秋燥

有人说,“秋天是万物更替的季节,一切都在改变。树叶老去,百花残败,更新换代……”一到秋天,你是否感到燥热、口干、鼻出血?其实,这些都是秋燥症的表现。那么,什么是秋燥症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现象:秋燥症很烦人

立秋过后,气候虽然早晚凉爽,但“秋燥症”已经困扰了许多人。夏天已经过去了,天气也在慢慢转凉。

初秋之际,人易肺燥干咳、胃燥渴饮、鼻干咽痛、肠燥便秘,中医称之为“秋燥”。当下是许多孩子发烧、感冒的高发期,有些孩子缺水口渴会哇哇大哭,就连老人也常感到口干疲惫。住在奥林春天的陈大爷表示,“最近总觉得喉咙沙哑,不知道怎么回事。”62岁的许婆婆表示,“最近起床总是觉得口干舌燥、身体乏力。退休之后,我和儿子、儿媳一起住,年轻人出去打拼,我在家帮他们带孩子。最近孩子发烧了,我觉得我有些力不从心,感觉自己年纪大了没用了。”

热议:秋天该怎么养生

秋天到了,虽然早晚气候凉爽,但也干燥了起来。不少人都忽视了“秋老虎”的威力,白天又热又干燥,人体水分更容易流失。

“秋天到了,最近天气凉爽,刚好可以带上孙子去公园运动。到了秋天要注意润嗓,我给孙子准备了蜜水,又甜又降火,我孙子很喜欢喝。”65岁的李女士表示,秋天是衔接夏天和冬天的季节,天气变化大,多喝水才能保持湿润的嗓子,不易便秘、上火。

70岁的陈先生表示,“虽说夏天到了,但现在还在‘苦夏’。养生标准还是得按夏天来,不要操之过急。”“秋天,老人易得秋燥症,秋天落叶飘零,人很容易触景生情。特别是老人,更容易回忆往事,感叹今夕,常有一些消极、批判自我的想法。所以秋天养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情,还要多喝水防止上火。”养生爱好者许女士说道。

建议:多喝汤水减少秋燥

就此,记者采访了咱厝的医疗健康专业人士,为老友们提供建议,消除秋燥症带来的烦恼。“秋季气候干燥,极易造成津液缺乏,损阴伤肺,应该适当多补充一些水分,多喝一些清润的汤水。秋天人的情绪易低沉消极、萎靡不振,特别是老友更需要合理饮食,保持心情舒畅、睡眠充足。”

晋江市中医院医学硕士陈丽芬主治中医师建议,想养阴清肺、润燥化痰的老友可以喝罗汉果白菜汤。首先用清水将罗汉果、白菜洗净,瘦猪肉洗净,切粗件;接着将上述三物同放进汤煲内,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汤,使菜干变软烂,调味即可。

想要健脾养阴、生津止渴的老友,可以煮粉葛猪骨汤。先将粉葛去皮洗净,切段;红枣去核洗净;陈皮浸软、去白;再将猪骨洗净、斩块,与粉葛、红枣、陈皮一齐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煲2~3小时,调味即可食用。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