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全方位 入耳入眼入心
防溺水安全教育,宣传不能少。这不,前阵子,晋江市教育局、晋江市长专线就联合本报出品了《暑假防溺水安全警示》条漫,发布首日就有超过10万市民转发参与接力,传播防溺水安全知识。
“安全意识增强,了解到冒险玩水的危险,孩子就会‘怕’,家长也会比较重视。”看到该组条漫后,家长丁女士第一时间转发到群里和朋友圈,广而告之。在她看来,比起以往刻板的宣传教育,采用条漫的方式,将防溺水知识融入故事之中,更加形象生动,寓教于乐。
在条漫“刷屏”的同时,还有一个视频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这是由晋江市季延中学策划拍摄的防溺水教育宣传片——《水媚》。片中,孩子抵抗不了水的“诱惑”,私自下水玩耍,家长监护也不到位,因而发生了溺水的惨痛事件,令人痛心。
“每年暑假,天气炎热,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我们呼吁广大市民共同关注防溺水安全,切实履行好学生放假在家的监护责任,多向孩子传授防溺水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的自救自护能力。”季延中学保卫处副主任蔡清辉说,每年学校都会进行多样的安全宣教,今年精心策划,拍摄短片宣传防溺水,更加直观。
事实上,一直以来,晋江都很注重防溺水安全的宣传教育,校园里随处可见防溺水知识宣传,LED、广播每天都会滚动播放防溺水安全知识,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此外,学校还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课等,传授防溺水安全知识。
值得一提的是,放假期间,学校每周都会发布安全提醒,并通过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入户家访、电话家访、微信家访等不断提醒家长落实家庭监管职责。
活动多元化
亲水的孩子学会了游泳
智慧救援现场体验、专题讲座、游泳公益培训夏令营……仅有宣传还不够,晋江还下足功夫,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全力为学生防溺水安全保驾护航。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每年五月第三周举办的交通和预防溺水安全教育周系列活动。“晋江已连续十年举办交通和防溺水安全教育周活动,通过策划举办系列活动,对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界进行正面引导、宣传和安全素养教育。”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每年活动周期间,晋江都会创新活动内容和形式,通过上一堂防溺水专题课、开一次防溺水专题家长会、建一个学生相互提醒机制、发一份暑假安全致家长的一封信并回执(可通过书面、钉钉、微信等渠道确保回执收齐到位)、布置一篇防溺水主题作文(三年级以上学生完成)、开展一次“平安暑假”专项活动(通过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每周发送一条防溺水安全提醒(暑假期间要每日发送安全提醒)等活动,全方位宣传防溺水和交通安全知识。
晋江还多次联合红十字会、海事处开展“水上安全教育进校园”宣讲活动,普及防溺水知识、CPR等急救常识、开展水上安全公开课线上直播等。
暑假期间,安全也“不放假”。记者了解到,今年暑假,就有一些镇街、学校纷纷举办了暑期中小学生游泳公益培训夏令营。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就是其中一个。
培训现场,营员们在游泳教练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练习游泳运动的各项基本功,大伙儿都学得十分认真。
“我们学校将生命教育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来开设。孩子们每年学习并掌握一种生命安全技能,五年级学生必须学会游泳技能,每年暑期组织的游泳夏令营,让孩子们既锻炼了身体,又学到了生存的本领。”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校长许华闽说。
多措并举撑起“安全伞”
家长、学生齐点赞
“教练很有耐心,教了我们很多技巧,经过这次游泳培训,我不再是旱鸭子了,真是太开心了。”今年暑假,灵水中学学生王馨雅报名参加了由灵源街道教育发展促进会牵头组织的2021年暑期中小学生游泳公益培训夏令营,10天时间里,她收获了满满的“干货”,掌握了游泳技能,这让她欣喜不已。
不仅学生,家长也纷纷点赞晋江开展的各类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动。“孩子的安全必然是最重要的。以前我们忙于工作,可能会疏忽孩子的安全。学校、老师、社会的不断提醒,让我们增强了安全意识。”老家在湖北的胡先生认为,孩子都比较亲水,防溺水安全教育必不可少,晋江多措并举,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从各个方面入手,为孩子撑起一把“安全伞”,作为家长,他们也会全力配合,让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又快乐的暑假。
“学生安全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暑假前,晋江各学校纷纷开展了“暑假前安全教育课”,并第一时间向家长发放了《暑假告家长书》,强化家长的安全监管责任。
此外,暑期家访活动也是晋江开展学生暑期安全教育的一大举措。教师或平安志愿者利用暑假期间开展家访活动,尤其是针对个别家长监管力度不够或平时较调皮的学生进行重点家访,通过近期发生的几起学生安全事故,强调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落实好暑期学生安全监管责任。同时,学校值班教师和保安也会主动配合所在镇(街道)、村(社区),每天在重点时段针对重点水域加强巡逻巡查,每年多次对校园周边水域的警示牌、防护设备进行再排查再修缮再加装,杜绝“有警示、无防护”等现象。红十字会水上救援志愿者队则分布在晋江围头、九十九溪等地开展多次水上救援。
您如有发现身边的安全隐患点,可扫右边二维码留言告诉我们,本报将联合各相关部门进行督促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