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荣汉
今年2月份至今,A股市场两极分化愈发明显。尽管上证指数保持“原地踏步”,但以新能源和钢铁、煤炭等为代表的周期股却逆势而上,频频创出新高,让不少固守在大蓝筹的投资者“如坐针毡”,并发出疑问:此时介入是否已经太迟了?几大强风口还能持续多久,投资者该如何应对,看看业内人士怎么说。
高景气度行业仍需重点关注
近几个月以来,A股结构性行情凸显,以中国平安、伊利股份等为代表的蓝筹股持续创下新低,而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为代表的成长股却屡屡创出历史新高,二者呈现两极分化的表现。
“高景气度行业,尽管略有调整,但依然备受追捧。”中信证券表示,政策支持,成长属性良好,且外资继续大幅增持新能源等板块,使得高景气度行业势头良好。
“近期A股持续震荡,投资者应该适应当下极致的结构化市场行情,善于优选行业景气度高的标的,并且抓住市场调整期。”中金财富证券表示,成长风格仍然是市场的主要机会所在,产业景气度高、增长潜力大和产业周期仍然是市场的主线,政策干预下的新能源产业也正吸引着投资者关注,部分产业的高景气度正在向上游环节扩散,相关的周期性也出现机会。
对于接下来的布局,中金财富证券表示,投资者除了坚守成长主线,持续关注新能源、半导体、光伏等高景气度行业之外,还可逐步关注经历较长调整的消费行业,目前消费板块已经连续调整接近6个月,建议按照“高品质”“高性价比”两条主线寻找龙头,可关注轻工家居、高端白酒等板块,逢低布局。
兴业证券也认为,市场短期要注意高景气的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电子、军工的上涨节奏;其次是资源品的稀土、煤炭、有色、钢铁及疫苗、检测等;再者可对消费白马回撤中错杀的如CXO、医美、高端白酒龙头等保持关注。
“近几个月跌得较多的白马蓝筹,目前已有筑底迹象,投资者可重点关注。”某私募基金负责人余先生表示,“拉长周期来看,优质的公司在长时间上涨后,都会有一定调整,而非持续向下,毕竟优质企业有一定的护城河,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保持耐心,也会获得一定回报。”
基金限购模式再启
尽管各大机构对后续走势较为乐观,但近期,不少前期表现良好的基金却开启了限购模式。
比如,7月份,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基金就已发布了两次限购公告。7月14日,前海开源基金发布公告称,7月14日起,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含定期定额投资和转换转入)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份额的最高金额为5万元(含)。长城行业轮动基金表示,8月5日起,在暂停大额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业务期间,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的申购、转换转入和定期定额投资累计金额应不超过10万元。宝盈优势产业也表示,7月23日起,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累计申购金额不超过5000元。
相关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收益排名前四的混合基金均相继限制大额申购。上述提到的前海开源新经济混合A基金以85.97%的收益成为年内混基冠军基金,而长城行业轮动基金以82.59%的净值增长率,排名基金收益第二。
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表现优异的基金,绝大多数已深入布局新能源等高景气行业,经过较大的涨幅过后,为了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及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利益,开启限购也是正常情况。
延伸阅读 谨防业绩“变脸”
近期,A股上市公司进入半年报业绩密集披露期。对于业绩的变化,市场反应往往较为明显。
以克明面业为例,7月14日,该公司发布了业绩大幅下滑的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3800万至5700万元,同比下降74.39%至82.93%,在7月15日和16日随后两个交易日里,克明食品股价暴跌近20%。同属于食品行业的盐津铺子,其业绩也大幅下降,此后连续跌停,至今股价依然“趴在地上”。
招商证券介绍,预减是指上市公司在正式披露完整的财报前,预计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出现净利润为负值,或者实现盈利且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下降 50%以上等一系列情况,须向投资者提前进行风险提示。公司业绩大幅预减或亏损一般会对股价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投资者在买入某只股票时,还应当考虑其近期的业绩表现,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