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非遗”保护的背景下,磁灶地方政府积极有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使磁灶窑得以原真性、活态性保护,彰显出其特有的价值意义,在新时代发展中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
为做好古窑址保护,磁灶在全市率先成立镇级文物管理委员会,形成市、镇、村、文物管理员的四级文物管理网络,将文物保护工作机制延伸到一线,发动村居力量,动员群众自觉保护文物,并组建成立了“磁灶窑”志愿讲解员队伍。
“磁灶境内至今共发现南朝至明清的窑址26处。其中,金交椅山窑址和土尾庵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并称‘磁灶窑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灶镇宣传委员许志文介绍,在持续做好古窑址保护的同时,镇里通过申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建设传习所、推进陶艺进校园、策划项目“走出去”等多项措施推动磁灶窑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不断推动“磁灶窑”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截至目前,磁灶镇已成功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4项(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苏垵“黑茶古”烧制技艺、磁灶陶瓷雕塑技艺、闽南红砖烧制技艺)、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6位、福建陶瓷艺术大师5位、福建陶瓷艺术名人2位、晋江市工艺美术大师2位,并建设有传习场馆6处(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金交椅山窑址传承基地、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磁灶窑”传习所、传统陶瓷民间收藏馆、陶瓷文创工作室、苏垵“黑茶古”传承体验馆),常态化开展磁灶陶瓷技艺传承传播和文化交流活动。此外,“磁灶陶制夜壶”“瓷造窑小风炉”获评晋江伴手礼,磁灶陶瓷烧制技艺被认定为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磁灶陶瓷”获国家地理商标认证。
“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成功入列世界遗产,为磁灶文旅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助力。”磁灶镇副镇长人选乔莉梦表示,下阶段,磁灶将持续用好“千年陶瓷发源地”的优势,着力打造“磁灶窑”文化品牌,围绕陶瓷文创、古窑址、陶瓷博物馆、陶艺体验基地等,开辟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推出陶艺体验旅游项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使之成为推动磁灶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