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惠阳
首届乡村振兴“潮起塔江 风涌虎啸——塔头刘村文化铸魂”征文大赛近日结果揭晓,共有16篇作品获奖。这次征文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配合中共晋江市委、市政府部署的“四个年”和文明城市创建等重大活动,展示晋江美丽乡村新画卷,敲响晋江乡村振兴新鼓点。
据晋江市文学艺术评论协会主席、大赛评委蔡长兴介绍,从征文的参与人数和收到的稿件质量看,本次征文达到了“文化铸魂”的预期效果。首先,所有征文围绕塔头刘村的人文景色和自然景观,讴歌塔头刘村近几年在红色印记、慈元文化、家风家训、支柱产业、乡村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非凡成就,突出“人文培根、红色铸魂、守正立德、乡村担当”时代风采。其次,征文作品体现了广泛的地域性、时代感和思想性、艺术性。不管是散文、文化评论,还是社科小品文,都在共同讲好塔头刘村的乡村振兴故事,都在抒发共同的爱国爱家情怀,令人感动、引人深思,整体呈现出较高的文学水准和高尚情怀。
大赛评委、福建省作家协会二级调研员、一级作家刘志峰认为,本次征文紧扣庆祝建党百年和乡村振兴主题,书写红色底蕴深厚的塔头刘村,既是作家们深入乡村生活、寻找乡村记忆、感受乡村振兴的一次集体性创作,也是作家们“学党史、悟思想”的一次灵魂洗练。塔头刘村,一个小小的村落,在当下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事业的启航路上,可以引发的思考很多。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了怎么还活着?我想起朱德的一句话‘你们活在我们心里,我们活在你们的事业中’。我想到一个点,以成就回报初心。东石是中国伞都,是全国百强镇,又有双桥跨海的雄姿;而塔头刘村是东石的一个缩影,一个亮点。我们以此告慰革命先烈、革命前辈。”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晋江籍著名作家许谋清说。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江平山中学教师王常婷表示:“第一次到塔头刘,是从廷都小学开始参观,沿着海岸线走到刘氏宗祠、慈元宫、刘基尺旧宅,最后到虎啸塔,一路走来,革命传承、宗祠民风、海洋文化……扑面而来,这个得天独厚的乡村集中了新农村建设的各种资源,在村党支部的领导及各方关心下,以红色铸魂、绿色铸形,走出一条塔头刘村所特有的乡村振兴之路。”
本次征文比赛由晋江市文联、晋江市社科联、东石镇党委、东石镇人民政府主办,东石镇纪委、党建办、社会事务办、综治办、经济发展服务中心协办,晋江市文学艺术评论协会、东石镇龙江畔读书社、塔头刘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承办。一、二、三等奖和佳作奖的作品将可分别获得3000元、2000元、1000元、500元的奖金。优秀作品除择优在本报《五里桥》版刊发外,还将结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