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霞
淡棕色的五层翘檐高塔静静地矗立在村庄的最南端,这里是一块半岛似的袖珍型平地,绿草如茵,树木苍翠,其间点缀着颜色各异的小花。阿哲站在塔前,极目远眺,望向万里碧空和万顷深海的交界处。他知道渔船会在那里出现,他与孙子早早地来等着,就是想买上最新鲜的海货。他那十岁的孙子正在旁边自得其乐、心无旁骛地玩耍着。看着孙子那玩得红嘟嘟的脸蛋,阿哲脸上洋溢着笑容。
阿哲不禁想起自己十来岁时家里的光景,那时外出捕鱼的父亲遭遇海难,母亲伤心得几天眼泪都没有断过,他和三个妹妹都未成年。本就不富裕的家,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了,年幼的他一度以为他们一家人会饿死。
后来村支书带领几位村干部和邻居来家里谈了大半天,走时母亲千恩万谢地送他们到门口,村支书摆摆手说:“跟我们你就不用客气了,任何一家有困难,我们村支部都会帮扶到底的。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说,我们一起想办法解决。几个孩子都还小,你要坚强些,困难会过去的。”
从那以后,母亲不再哭泣,每天吃完饭,喂完妹妹们,交代阿哲要照顾好妹妹们,她就外出忙碌去了。原来村里安排了几个养殖紫菜的好手,手把手地教母亲紫菜养殖技术。渐渐地母亲的脸上有了笑容。
随着年岁的增长,阿哲耳闻目睹,也成了紫菜养殖的能手。编织网帘要用什么型号的尼龙绳,新网的编织网格留多大才合理,紫菜苗哪个月份培育合理,还有水质的要求,气温、水温的讲究,种苗的时机,病害的防治等,阿哲都了如指掌。如今,村里养殖紫菜的同行有什么问题来向他请教,他都会热心地为村民们答疑解惑。
除了阿哲拿手的紫菜养殖,村里也发展其他海产养殖业、渔业,还兴办不少企业,发展伞业、服装业、五金配件业等产业。家乡的发展超乎阿哲的想象。
几十年来,阿哲亲眼见证着自己的家由黑暗走向光明,也见证着村民由贫穷走向富裕。村民们翻建起一栋栋小洋楼,村里还启动了片区改造项目,四通八达的水泥路代替了狭小的土路,曾经遍及村庄的旱厕被拆除,村庄环境被绿化景观、滨海公园扮靓。
富裕的生活让村民们对教育、对文化也越来越重视。如今,阿哲的孙子就读的学校占地近2万平方米,学校内音乐室、美术室、图书室、书法室、实验室、实践活动室、多功能教室一应俱全。村里也建起了乡村记忆馆,馆内那些眠床、雕花橱柜、摇篮、漆篮等老物件,让阿哲每次看到都会勾起旧时的诸多记忆。馆内红色印记的介绍也让阿哲感叹不已,为改变村庄面貌,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着、接力着、努力着,后辈们如今才能过上和平、富裕、幸福的生活。
几声欢呼打断了阿哲的思绪,原来大家看到渔船了,想着晚上一家人又可以吃到鲜甜的海鲜,阿哲开心地叫孙子快看,船要靠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