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科技赋能产业升级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政策解读之《晋江市进一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若干措施》

出台新政扶农惠民 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政策解读

农民在田间地头劳作。 本报记者 秦越 摄

为进一步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今年,晋江市经过重新修订出台了《晋江市进一步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据了解,新修订的《措施》在2019年扶农政策基础上,保留8项扶持内容,删除22项扶持内容,新增4项扶持内容、调整整合14项扶持条款。本报记者 沈茜

政策亮点 水稻种植补助提升 新增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备补助

此次新修订的《措施》明确,对连片承包或流转20亩以上耕地种植水稻的经营主体,按种植面积每年早稻、晚稻(含中稻和再生稻)每亩各补助300元。对比2019年扶持条款,水稻种植补助标准,从每亩补助250元提高到每亩补助300元。

同时,《措施》还新增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即“对新建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的,包含蓄水池、沉淀池、净化处理池、人工湿地等相关配套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按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实际建设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每个企业最高补助20万元”。

除此之外,《措施》还保留“加强晋江马品种资源保护”条款,明确对饲养晋江马成年种马(含新培育至性成熟)的,经编号登记后,公马每匹每年补助2000元;母马每匹每年补助1000元。对被新认定为国家级、省级、泉州市级水产原(良)种场的水产育苗单位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

部门解读 坚持扶农惠民 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此次水稻种植补助标准提升,是针对我市水稻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状况,旨在进一步提高农户种植水稻积极性。”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提高水稻种植补助标准,有助于保住全市8000亩水稻(含早、中、晚稻)种植面积,切实保障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

针对新增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底,按照晋江市海水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要求,晋江已经完成全面清退禁养区养殖任务。水产养殖尾水治理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治水工作重点,晋江市将在养殖集中区、设施化养殖基地等污染集中区逐步推行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海上养殖健康可持续发展。

“结合现阶段开展海上养殖设施升级改造及‘十四五’海洋渔业发展趋势,新增‘水产养殖尾水处理设施建设’补助条款,将进一步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在特色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推动渔业转型发展。”上述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利益相关方 惠农政策受好评 农民耕种有信心

水稻种植补助标准提升的利好,对于晋江水稻种植大户吕建波来说,是件值得高兴的事。就在前不久,吕建波在陈埭镇闽禾一芳农场刚完成大面积早稻插秧工作,种植面积达580亩。

“新政策的出台,直接促进了我们农民的增收,我们感到很激动。”吕建波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按以往每亩补助250元来算,补助金为145000元;今年增加到300元,补助也增至174000元,多出29000元。“政府如此大力支持我们这些种植户,我们种植水稻的积极性也增加了,也更有信心了。”

农业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本土的种源保护和传承更是种源保护的基础。

晋江马是福建省唯一优良地方马种,在晋江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晋江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08年以来,晋江在龙湖、深沪、金井、英林、东石等5个镇,建立国家级晋江马保护区,并在保护区范围内建设核心保种场,全面开展晋江马保种繁育工作,促进晋江马保种事业发展。

“今年,我市除了继续对晋江马养殖户进行资金补助之外,还将委托中国农业大学重新编制晋江马保护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在现有保种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规划提升,力争建成全国一流的,集保种、体育、休闲等为一体的多功能保种场。”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加强与高等院校和专业开发团队的合作,有序开展品种资源保护,努力挖掘品种开发利用途径,全面提高晋江马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