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寸草心难报三春晖

陈文武

大年初三上午,我们一家三口去观看由喜剧明星贾玲导演和主演的贺岁片《你好,李焕英》,片中演员精湛高超的演技、幽默风趣的语言和深刻隽永的意味,让人回味,催人深思。

《诗经·小雅·蓼莪》:“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追慕双亲抚养之恩德的传统,有关感恩母爱的影片,我看过不少。记忆犹新的有《妈妈再爱我一次》,让我泪眼婆娑,而《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走了》,让我深思随我旅居闽南、年过古稀的母亲的养老问题。而贾玲导演的这部影片,不同于以往感恩母爱的平铺直叙,也不同于此类主题的插叙倒叙,而是别出心裁,穿越时空,以一种观众难以想到的方式去偿还母爱。

影片开头的花絮追忆了晓玲幼年、少年和青年时的历程。少年的贾晓玲资质愚钝,是老师眼中的差生,但却是妈妈李焕英的宝贝。她力所能及地满足孩子心愿,包容孩子的缺点,任劳任怨地抚育孩子成长。而当晓玲考上艺校,实现了她的期望,那是她莫大的幸福。可“子欲养而亲不待”,正当她们在憧憬未来的幸福时,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母女俩阴阳两隔,晓玲痛不欲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晓玲该如何报答妈妈的养育之恩呢?

剧情充满了夸张、惊险和玄幻的场景,晓玲穿越到1981年(她出生的前一年),帮助妈妈李焕英做了几件事,以弥补对母亲的亏欠——巧计买电视、设法帮妈妈去打赢排球赛、想方设法帮妈妈谈恋爱,去寻找幸福的爱情……

头一件成功了,而后两件没能如愿。其中“帮妈妈谈恋爱”着墨较多,笑点也多,因为联袂主演的喜剧演员沈腾、张小斐等,演技精湛,不做作,语言风趣,无矫情。贾晓玲想撮合厂长的儿子沈光林和妈妈李焕英,可谓煞费苦心,让人忍俊不禁。晓玲买了两张电影票,原以为是连号的,其实差了一排;焕英与光林虽近在咫尺却无法浪漫,光林虽“陷进去了”,可焕英却已经有了心上人;晓玲设法让沈李泛舟湖上,可是光林吃了变质的黄豆(原本为心上人看电影准备的)而闹肚子,自滑入水里,再一次无法表白爱意,“我洗干净了”,实属黑色幽默;厂里的文艺表演中,光林与玉梅想表演二人转(后来玉梅怯场,由晓玲替代),沈光林出尽洋相,只为博得焕英难得的一笑,“她笑了”。剧中的笑点颇多,从观众的连连笑声中,可见一斑。最后沈李有缘无分,让人遗憾叹息,而李焕英与锅炉工贾文田的结合,又让观众为她对爱情的执着而感动不已。

影片还多角度还原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工厂里热火朝天的场面,女子排球赛展现了工人们不服输的精神。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职工大杂院邻里间融洽兼有纠葛的关系,还有在社会转型时,人的思想、觉悟和追求所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沈光林这个“官二代”毅然放弃厂长父亲为他安排的“驻深圳办事处主任”,而决定自己闯,“做一次自己的选择”,传递了正能量。

剧中还有好多难以忘怀的画面,让人浮想联翩。晓玲痛苦地奔跑去追寻妈妈,那是涌动无限懊悔而无处报答母爱的狂奔,因为母亲对自己付出太多太多的缘故——“从我很小的时候开始,妈妈就是中年的样子”。影片的最后,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妈妈李焕英送女儿去省城就读,把女儿送上车,递上仍冒热气的面包,对女儿关怀备至,而自己却舍不得花那点车费,退掉车票,走路去办事,她在雪地默默行走的“背影”让人心痛和敬重。

美国前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说:“无论我现在是怎样,或希望将来能怎样,都亏欠我那如天使般的母亲”。林肯的生母南希和继母萨利是两位伟大的母亲,她们先后对林肯的教育和影响导致了他的成功。是的,母亲是儿女心中永远的天使,贾玲的力作《你好,李焕英》取材于自己的母亲,真实、真情和真切,感人肺腑。儿女永远都亏欠母亲,母爱永远都无法偿还,感激、感恩和感念母亲,无论她是健在,还是已故去,这是我们要弘扬的美德,也是这部电影要告诉我们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