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

探访社区非遗打锡箔工艺

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通讯员 蔡雅云) 10月17日,晋江新塘沙塘中心小学小记者队伍走进社区,循着打锡箔工艺墙画的指引,开启了一场非遗文化探秘之旅。

探访从社区文化墙前开始。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墙画,生动地展现了打锡箔的古老工艺,旁边还配有“千锤百炼出薄箔”的注解,让小记者们很快就理解了这门手艺的精髓。

走进打锡箔工坊,一股暖意和金属的光泽感扑面而来。传承人王师傅正手持特制的锤子,一下下敲打锡坯,原本厚实的锡块在轻重交替的锤击下,逐渐变得薄如蝉翼。“锡箔制作要先把锡熔化浇成锭,再反复捶打,经过轧片、捶打、裁切等十多道工序,才能做成可用的锡箔。”王师傅一边演示一边介绍。

“作为学校与社区联动的特色平台,‘邻学社’充分发挥资源整合优势,通过搭建实践桥梁,不仅让非遗文化以可感可知的形式走进校园,更在小记者心中播下了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该校校长王国庆说。

小记者感言

叔叔阿姨们说,为了让这门老手艺不消失,再苦再累都值得。我忽然明白,原来非遗传承不是一句空话,是一代代人用汗水扛起来的责任。 洪梓阳(五年3班)

我深刻体会到了“打锡”这门古老的手艺,凝聚了无数匠人的智慧与汗水!王培焕(五年4班)

作为学生,我们也应接过这团“锡火”,用专注和热爱去打磨自己的未来。

张沂馨(五年4班)

我既惊叹现代科技的厉害,也佩服以前手工打锡匠人的坚持。我要好好学习,用知识发明更好的方法,让做事更有效率。孔祥菲(五年4班)

太神奇了!老爷爷拿锤子敲呀敲,小锡块居然变成薄如蝉翼的锡箔。叮叮的锤声里都是智慧。

柯锦瀚(四年2班)

老师傅对我们说:“同学们要好好读书,将来用高科技创新传承老手艺。”我暗下决心:要努力学习,用新知识守护这门珍贵技艺。姚雨濛(四年1班)

身为小记者,我愿以文字为桥梁,让更多人感受到这代代相传的非遗魅力。

陆语诺(四年1班)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