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1-8联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将科创“流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存量”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之际,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晋江燃情启幕。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晋江以赛聚才、以赛促创,将科创“流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存量”,彰显“人才动能驱动创新赛道、创新赛道激活千亿集群、千亿集群汇聚人才动能”的县域探索。

这场汇聚3.6万名参赛者、8006个项目的科创赛事,绝非简单的“人才聚会”,而是以“智力密度”突破创新赛道的生动实践。高端人才带着前沿技术、跨学科视野,精准对接晋江乃至全国创新赛道的需求——南方路机博士后团队带来的“高端干式机制砂装备研发”项目,打破国外设备垄断,替代进口设备节省成本30%,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亿元。

这样的“技术攻关”并非个例,赛事设置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赛道,与晋江纺织鞋服、食品饮料、智能装备等九大千亿产业集群精准对接,让原始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的“纸上谈兵”,而是能直接破解产业发展难题的“金钥匙”。

在晋江,创新赛道与千亿集群的联动,早已超越“技术嫁接”,进入“生态重构”的深度融合。盼盼食品依托晋江高科技园区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的曾少甫博士后团队,成功突破天然防腐剂微胶囊化关键技术,使烘焙防腐效率提升2倍以上;晋江同威科创基地依托电子辐照专业技术,已与晋江制鞋、卫品、食品等领域企业加强合作链接,且在鞋业领域率先结出硕果,成功研发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科技产品。这种“创新赛道靶向激活千亿集群”的实践,打破了传统产业“路径依赖”,让千亿集群成为新质生产力落地的“产业载体”。

千亿产业集群与市场潜力,本身就是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晋江对人才的吸引力,更在于其构建的“让人才有用武之地”的产业生态。空间上,三创园博士(后)孵化基地投用,南翼高新区博士后产业园建设如火如荼,在深圳、武汉等人才飞地设立博士、博士后工作室,为人才落地提供多元载体;政策上,制定出台《晋江市推动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促引若干措施》,用真金白银降低人才发展门槛;服务上,“人才管家”全程跟进,从项目落地到生活保障提供“一站式”支持。这套“空间+政策+服务”组合拳,实现“产业越壮大,人才越集聚;人才越集聚,创新越活跃;创新越活跃,产业越升级”的良性循环。

从宋元港埠的“涨海声中万国商”,到如今科创赛场的“智汇赋能向未来”,晋江的发展始终与时代同频。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晋江启幕,不仅是一场赛事的开端,更是创新发展“晋江经验”的生动实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