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篇

咱厝园长来支招

把自然现象变成科普课

园长专访

吴玉倩 晋江市星星实验幼儿园园长

“妈妈,打雷是老天爷在发脾气吗?”“地震来了,我们家的楼会倒吗?”面对孩子这些既天真又尖锐的问题,许多家长常常会感到词穷。近日,晋江先后经历了闪电、地震、台风这些看似可怕的自然现象,家长如何将其转化为孩子能理解、能应对的科普知识呢?本期,晋江市星星实验幼儿园园长吴玉倩将为家长们支招,为孩子撑起一把知识的“保护伞”。

支招:自然现象如何科普

“连续几天,咱厝接二连三地经历了半夜电闪雷鸣、一天内两次地震,还有台风‘桦加沙’来临前的大风天气。对这些自然现象,我女儿特别好奇,这几天有‘十万个为什么’追着我们询问,但我还真不知道怎么回答比较好。”家住许厝社区的刘女士告诉记者,由于家住27楼高层,当时震感比较强烈,孩子被震醒还问要不要跑,但是当时她脑子一片空白。

对于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不可抗的自然灾害,家长该如何用更科学易懂的方式向孩子科普呢?吴玉倩园长认为,面对孩子的好奇与慌乱时,家长应有科学的态度,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然灾害,并了解一些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第一,家长可以借助多个渠道让孩子了解各类自然现象的成因、危害及自救方法等。比如通过短视频、主题绘本、纪录片、身边的城市资源,如地震博物馆或科技馆的地震模拟体验区等,让孩子身临其境学习地震知识;第二,可利用幼儿园公众号、家长微信群等渠道所宣传的一些安全科学常识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科普;第三,和孩子一起了解家里、社区及各个公共场所最安全和最危险的地方是哪里,告诉孩子一些简单的自我防护知识。

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明确家中较为安全的躲避点,如有水源的阳台或厕所。同时,和孩子一起准备家庭“急救包”“防震包”,让孩子对自己生活的地方产生信任感、安全感。家长面对自然灾害要有科学的、冷静的态度,同时不以类似地震、着火等事件作为吓唬孩子的玩笑,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延伸:从容应对突发情况

除了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外,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不可避免的危急情况。比如,正在运行的电梯突然下滑(自由坠落),该如何教导孩子从容应对呢?首先,要迅速按下所有楼层的按钮,这个操作有机会让电梯在某个楼层紧急制动停住,从而大大减少冲击力;与此同时,要立即将头部和背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条直线,避免脊椎受伤。当电梯停稳后,迅速按下“紧急呼叫”按钮,等待专业救援人员到来。

在居家安全方面,建议家长时不时地提醒孩子。比如,不可以攀爬阳台、窗户,不可以玩打火机、火柴,不可以在没有成人的情况下自行使用电气设备等。当突发火情时,记得第一时间逃生。“建议家长要在家中备有家用消防面罩、灭火器、烟雾传感器等。同时,要定期检查这些设备是否存在过期无法使用的情况,并确保家中的成年人知道如何使用。”吴玉倩说道。

为增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家长还可以和孩子共同规划绘制家庭逃生平面地图。首先,准备一张自家的户型图,实地勘察逃生出口,并在户型图上绘制逃生路线,选择一个离家门口有一定安全距离,且容易辨认的地点作为全家人的集合点。最后,别忘记定期带着孩子进行家庭版消防演练,并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让孩子在一次次情景学习中掌握逃生要领。

相关链接

据了解,为增强孩子的自我防护意识,晋江市星星实验幼儿园在安全教育方面作了多方面的尝试和努力。比如,通过幼儿园公众号、学园宣传栏、家长微信群等进行安全知识宣传;与此同时,切实落实“1530”(即每天1分钟、每周5分钟、重大节假日前30分钟)的安全教育机制。此外,该园还开展系列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包括“开学安全第一课”、安全小课堂、安全教育周、主题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幼儿安全知识竞赛、幼儿安全绘画比赛等,并组建“安全保卫队”带领幼儿做园区安全排查,设计安全标识等。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