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习作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那一刻,我读懂了他

杨雅琳(养正中心小学六年8班)

于岁月长河中,他如一块坚韧的磐石,守望着非遗微光,那一刻,我终窥得他心底的执着。——题记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有一间古朴的小作坊,那里是一位非遗老人的天地。起初,我只把这当作一处普通的手工艺品制作场所,而对这位老人,也仅仅是好奇。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走进了那间作坊。老人正专注地雕刻着手中的物件,神情极为投入,外界的一切仿佛都与他无关。我在一旁静静地看着,他手中的刻刀如灵动的舞者,在木头上轻盈跳跃,不一会儿,一个栩栩如生的图案便初现雏形。

我忍不住开口询问,老人这才缓缓抬起头,眼中满是温和。他耐心地向我介绍手中正在制作的非遗手工艺品,讲述着传承的历史与技艺的精妙。随着交流的深入,我得知老人坚守这门手艺数十年,尽管如今时代变迁,愿意学习和关注这门技艺的人越来越少,但他从未想过放弃。

在交谈过程中,一位年轻人走进来,提出愿意出高价收购老人的几件得意之作,并且希望老人能够批量生产一些迎合市场的款式。老人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这些手艺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每一件都要用心雕琢,批量生产就变了味儿,我不能做那丢了根本的事。”

那一刻,看着老人坚定的眼神,我读懂了他。他坚守的不仅仅是一门手艺,更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热爱,是一份沉甸甸的传承责任。在这个快节奏、追求利益的时代,他如一座沉稳的灯塔,用自己的坚持,照亮非遗传承的道路,让我由衷地敬佩。指导老师 王美华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