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亲子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争当护牙“小超人”

这些误区要避开

亲子健康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3~6岁期间不仅是乳牙发育的关键期,更是培养护牙习惯的“黄金窗口期”。在“全国爱牙日”来临之际,“亲子健康”栏目将和大家分享儿童护牙常见的一些误区,面对乳牙龋齿、牙列不齐等问题早发现早干预,帮助孩子拥有一口健康、整齐的牙齿。

“乳牙龋齿不用管”

误区1

不少家长认为,乳牙迟早要换掉,就算出现龋齿了也不用太在意。然而,乳牙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恒牙,如果乳牙出现蛀牙的情况,即使换了恒牙也容易继续蛀牙。

建议:对此,建议家长关注孩子的乳牙健康,这不仅关系到孩子当下的咀嚼、发音功能,还会影响恒牙的萌出和颌面部的发育。如果乳牙因为蛀牙过早掉了,旁边的乳牙可能会“挤过来”,把恒牙该长的位置占了,那么等恒牙萌出时就会不齐,甚至需要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六龄牙萌出时,家长要在六龄牙完全萌出、未发生龋坏时尽早进行窝沟封闭,预防龋齿。据介绍,窝沟封闭能够使磨牙面变得光滑易清洁,细菌不易存留,是预防龋齿的有效方法。

“孩子牙疼才去看牙”

误区2

“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不少家长都是在孩子牙疼得哇哇叫时,才开始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其实,牙齿需要定期检查,这么做能够早发现问题早解决,让孩子从小养成定期看牙、学会护牙的好习惯,克服“看牙恐惧”。

建议:出现“牙疼才看牙”的情况,除了家长本身没有看牙意识外,有的是因为孩子害怕看牙。对此,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去牙科诊所“参观”,看看别的小朋友怎么看牙,告诉孩子牙医是如何帮牙齿找“虫子”的,一点都不疼。第一次看牙,可以先做简单的检查,让孩子熟悉环境和流程,下一次就不会害怕了。

“乳牙没换完不需矫正”

误区3

由于不少家长精细化喂养,孩子牙齿的咀嚼功能得不到充分的锻炼,存在牙弓较小的情况。当乳牙脱落、恒牙萌出后容易出现牙列不齐的情况。不少家长认为,牙列不齐可以等乳牙更换完了后再作矫正调整。

建议:如果乳牙没有换完,刚萌出的恒牙出现歪歪扭扭的情况,可以带孩子到专业的牙科诊所检查。儿童矫正的时机取决于牙齿和颌骨的发育情况,牙齿的咬合关系,是否存在呼吸、吞咽、咀嚼异常等多种因素。如出现吐舌、咬唇、口呼吸等不良口腔习惯,这些可能导致牙齿不齐(如龅牙、地包天),应尽早干预,可有效改善。

护牙小贴士

1.3~6岁阶段儿童未能完全掌握刷牙方法,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刷牙,及时检查每个牙面是否清洁到位。

2.引导孩子学习正确的刷牙方法,多吃苹果、胡萝卜、玉米等粗纤维食物,有助于牙齿咀嚼功能的锻炼。

3.建议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龋齿、牙列不齐、颌骨发育问题等,适时采取涂氟、窝沟封闭、正畸等防治措施。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