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安海62岁王碧霞:用行动续写师者担当

在安海教育界、文化界,有个永远闲不住的老大姐——王碧霞,无论是中小学、幼儿园里生动的文化传承课堂,老年协会中干货满满的主题讲座,还是温暖人心的结对助学活动、井井有条的社区活动现场,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王碧霞今年62岁,先后在安海镇仁寿中心小学、安海镇成功中心小学、安海镇教委办和内坑镇教委办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整整36年。退休后,她依然满怀激情投入社区老年人协会和关心下一代工作中。

2018年10月,从内坑镇教委办退休后,王碧霞被选任为安海镇东鲤社区老人会副会长兼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为了找准社区关工委工作的突破口,她带领东鲤社区关工委成员主动作为,对社区老人和少年儿童暑假期间的学习情况进行调研。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老会员对于孙辈的问题很烦恼,比如放假期间,孩子父母忙于工作,很多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祖孙之间沟通难于找到共同点,不懂如何引导孙子学习等问题。”王碧霞说,调研结束后,东鲤老年协会、老年学校和关工委成员便共同探索老校教学新模式,“我大胆设想创办一个暑假老少同乐园,就是爷爷、奶奶带孙子一起到这里来学习。那要学习什么呢?考虑到要吸引老人小孩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办出特色,于是我们就决定以‘传承闽南文化、弘扬中华美德’为主题,采用闽南语教学,开设孝道文化、感恩教育、闽南童谣、闽南语讲古、闽南风俗、安海民歌(儿歌)、闽南灯谜等课程,免费招收社区儿童和家长。”

为了让这个项目落地,王碧霞带头捐款,并发动乡贤及热心人士捐资,召集以老教师群体为主的社区老同志担任老师。经过四个月的积极筹备,2019年7月14日,东鲤社区老少同乐园正式开班了。东鲤社区的老人牵着孙子或外孙的手来到老年协会,开始了祖孙同堂学习、回家一起复习的暑假生活,让隔代教育找到了共同话题。多年来,她和老教师们始终坚守,用生动的课程让闽南文化在祖孙间代代相传,让中华美德融入孩子们的成长点滴。凭借创新的工作思路与扎实的付出,王碧霞和团队收获了诸多好评。2019年11月,东鲤社区关工委荣获福建省基层“五好”关工委示范点,这让王碧霞和团队成员们更有干劲。

王碧霞对闽南文化传承的坚守,还延伸到了校园课堂。2023年12月1日下午,她走进养正中心小学,为养正小记者带来一场以“学闽南民谣,话古镇习俗”为主题的特色讲座。整场讲座以闽南话交流互动,王碧霞将精心准备的传统节日闽南民谣,通过“讲、听、读”等多样形式演绎,生动活泼的内容很快点燃了小记者们的热情。在她的感染下,孩子们跟着念童谣、打节拍,这场讲座不仅拓宽了学子们的文化视野,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闽南民谣的魅力,激发了传承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闽南民谣节奏轻快、语言幽默、朗朗上口,是传承闽南文化的鲜活载体,孩子们很喜欢。”这些年来,王碧霞数十次走进校园,为幼儿园、中小学学生上课,还被安海老年学校聘为讲师,经常深入基层老年学校为老年人讲课,深受学员的喜欢。她先后被评为安海镇先进教育工作者”,泉州市、福建省“优秀少先队校外辅导员”。

2020年9月,王碧霞担任安海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她牵头指导创建仁寿村革命史迹陈列室,组建红色宣讲团,亲任讲解员并为泉州职业技术大学培训讲解员;举办“英烈事迹诗联颂”诗联书画展,开展“灯谜展猜走进老区校园”等活动;同时开展奖学助学,与安海商会开展“一帮一”结对助学活动;深入校园、社区、企业开展“四史”教育。因为事迹突出,她被评为2020年晋江市18个“最美夕阳红”群体(个人)之一,2023年获得“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突出贡献奖”荣誉。

此外,王碧霞还热心推动安海文化发展,兼任安海诗词学会秘书长,经常组织诗友开展采风活动和诗联书画创作,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余热。此外,她协助晋江育婴院筹备建院180周年征文活动,协助召集安海文史界人士,成功举办晋江育婴院创办180周年座谈会。在安海镇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资料征集活动中,她提供了100多种与安海文化发展相关的书,这些都是她珍藏了30多年的资料。

如今,王碧霞依然每天忙碌在关工委和老年协会、各种文化活动中。眼瞧着国庆中秋将近,她又要开始筹划新的活动了。“人们都说我比退休之前还要忙。的确,现在每天的事情都很多,只要我身体还行,能够为大家多做一些事情,我还是很乐意的。”王碧霞笑着说道。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