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老小孩”的新玩具 快乐晚年玩出来

当我们提到玩具时,大多数人都会联想到这是孩子的专属,但在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今天,一个悄然兴起的概念正在改变着我们的认知——老年玩具。这些看似简单的物件,正成为延缓认知衰退、丰富晚年生活的神奇工具。

“将军!爸,您这步棋走得太好了!” 周末午后,家住罗山梧桐社区的陈大爷家传出阵阵笑声,他正和儿子围着新买的AI智能棋盘对弈。棋盘上的棋子自带柔光,语音提示清晰播报着“黑方落子”,陈大爷不用戴老花镜也能看清,“以前下棋总怕看不清棋子,现在有了这新家伙,跟儿子对弈、跟机器练习都方便,脑子也越用越活!”陈大爷开心地说道。

像陈大爷这样爱上“适老玩具”的老年人,如今越来越多。近期,淘宝平台“适老玩具”搜索量同比增长124%,成交量超70%的涨幅,让这些曾经的“儿童专属”,成了银发族的“新宠”。从锻炼手脑的传统益智玩具,到科技感满满的智能陪伴设备,适老玩具正用多样玩法,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添上一抹亮色。

传统老玩具:玩出“新花样”

“咔嗒、咔嗒……”青阳72岁的李美珍奶奶正低头摆弄着鲁班锁。她的右手因早年中风有些僵硬,手指活动不便。自从接触到社区开展的“益智玩具小组” 活动后,她便每天都玩半小时鲁班锁。“刚开始连一块木头都捏不稳,现在能自己解开简单的款式了!” 李奶奶举起解开的鲁班锁,眼里满是自豪,“医生说多活动手指能锻炼大脑,我现在不仅手灵活了,记性也比以前好了,买菜再也不会忘带钱包了。”

和李奶奶一样偏爱传统玩具的,还有68岁的张天准爷爷。他的抽屉里整齐摆放着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每天雷打不动玩一小时。“年轻时就喜欢琢磨这些‘烧脑’的玩意儿,现在退休了,正好重拾爱好。” 张爷爷边说边演示解开九连环的步骤,手指翻飞间,圆环一个个脱落,“解九连环得有耐心,一步错就得重来,既能打发时间,又能锻炼逻辑思维。前阵子社区组织比赛,我还拿了九连环项目的第一名呢!”

智能新玩具:科技暖人心

“小乐小乐,唱首《夕阳红》吧!” 独居的刘萍奶奶对着桌上的智能机器人说道。机器人立刻播放起熟悉的旋律。刘奶奶跟着节奏轻轻哼唱。去年冬天,在外工作的女儿给她买了这个智能陪伴机器人,不仅能唱歌聊天,还能提醒她按时吃药、测量血压。“以前一个人在家总觉得冷清,现在有小乐陪着,日子热闹多了。”刘奶奶笑着说,“女儿还能通过机器人跟我视频,看到她我就放心了。”

而对于喜欢运动的赵从新爷爷来说,手腕球和回弹健身球是他的“随身玩伴”。每天清晨,他都会在小区花园里转动手腕球,锻炼手部关节;再和老伙计们一起玩回弹健身球,抛接之间,笑声不断。“年纪大了,剧烈运动做不了,这些小玩具正好适合我们。” 赵爷爷说,“我还买了带传感器的健身球,能实时监测运动数据,生成健康报告,女儿在手机上就能看到我的运动情况,再也不用为我的身体担心。”

怀旧老物件:唤醒青春记忆

“外婆,这个青蛙怎么玩呀?”周末,7岁的外孙拿着周玉兰珍藏的铁皮青蛙,好奇地问道。75岁的周玉兰笑着演示,轻轻一拧发条,铁皮青蛙便跳了起来。外孙兴奋地拍手叫好。“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没想到现在还能跟外孙一起玩。” 周奶奶回忆道,“那时候条件有限,一个铁皮青蛙能玩好几年,现在看到它,就想起小时候和小伙伴一起玩耍的日子。”

除了铁皮青蛙,周奶奶还珍藏着翻绳、陀螺等怀旧玩具。每次外孙来家里,她都会教外孙玩翻绳,用一根绳子翻出“面条”“降落伞” 等花样。“现在的孩子都喜欢玩手机、平板,能跟他们一起玩我小时候的玩具,不仅能增进感情,还能让他们了解我们那个年代的生活。” 周奶奶说,“上周,外孙还带着他的小伙伴来家里,跟我学玩陀螺。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样子,我也觉得自己年轻了不少。”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