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开“隐形杀手” 致癌物与微生物
初秋傍晚,晋江的烧烤摊烟火升腾,滋滋冒油的烤肉和冰镇的啤酒,成为市民消暑的“标配”。然而,“烧烤致癌”“高嘌呤引发痛风”等传言,让不少人在享受美食时心生顾虑。记者走访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及多家烧烤店铺,结合真实案例与科学建议,为你梳理一份健康撸串的实用指南。
“医生,我才30岁,怎么会查出胃黏膜异型增生?”今年5月,市民陈先生因长期腹痛就医,被确诊为胃部早期病变。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消化内科医生李雅珍追溯其饮食习惯发现,陈先生每周至少吃三次烧烤,且偏爱焦脆的肉串。“高温烧烤时,肉类脂肪滴落炭火产生的烟雾中含有苯并芘,这种一级致癌物会附着在食物表面;而蛋白质过度焦化则会生成杂环胺,长期摄入可能诱发消化道肿瘤。”接诊的李雅珍解释。
微生物污染同样不容忽视。去年8月,市民林女士食用未烤熟的羊肉串后出现剧烈呕吐、腹泻,确诊为沙门氏菌感染。“烧烤若未彻底加热,肉类中的寄生虫卵和细菌可能存活,引发急性肠胃炎。”李雅珍提醒,选择烧烤店时需观察食材储存条件,露天放置过久的肉串易滋生细菌,应优先选择冷藏保存的店铺。
实用贴士:避免肉类直接接触明火,可用锡纸包裹或改用电烤炉;控制烤制温度,勤翻动防止局部焦糊,肉类中心温度需达75℃以上;观察肉质颜色,确保无血水渗出,彻底熟透后再食用。
食材选择与烤制技巧:
低脂高纤更健康
“烧烤并非完全不健康,关键在于食材搭配和烹饪方式。”李雅珍指出,传统烧烤以高脂肪红肉、动物内脏为主,搭配重口味酱料,易导致热量超标。她建议,肉类优选低脂高蛋白:鸡胸肉、瘦牛肉、鱼虾替代五花肉、牛肚;蔬菜“刮油”助消化:玉米、青椒、洋葱、香菇等富含膳食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自制酱料控盐:用蒜末、柠檬汁、低钠酱油替代市售烧烤酱,减少钠摄入。
在晋江万达附近的一家烧烤店铺,老板吴先生向记者展示其“少油烤法”:“我们用空气炸锅预处理肉类,减少烤制时间;蔬菜仅刷薄油,撒天然香料,顾客反馈口感清爽不油腻。”
“以前吃烧烤总担心长胖,现在学会选鸡胸肉和玉米,再搭配一杯绿茶,既解馋又无负担。”市民黄女士分享道。
特殊人群与搭配禁忌:
量体裁衣享美味
“医生,我的脚趾突然像刀割一样疼!”上周,28岁的小张因聚餐时连吃十串烤生蚝、喝三瓶啤酒,深夜被送往医院,确诊为痛风急性发作。李雅珍解释:“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与酒精叠加,会导致尿酸骤升,诱发痛风。”
李雅珍表示,撸串时,大家在饮品选择上,可用柠檬水、绿茶替代啤酒,避免尿酸升高;餐后“解毒”,可食用猕猴桃、橙子等富含维C的水果,帮助分解致癌物;每月不超过2次,避免高油高盐饮食常态化。
特殊人群撸串时,也要有不同的方法。痛风患者,建议禁食海鲜、内脏,肉类选择鸡胸肉,搭配大量蔬菜;肠胃虚弱者,避免辛辣调料,少吃冰饮,以防冷热刺激引发腹泻;三高人群,慎选五花肉、烤馒头片,推荐玉米、青椒等低热量食材。
记者手记:从街头巷尾的烟火气到年轻群体的社交文化,烧烤早已超越食物本身的意义。完全拒绝并不现实,但通过科学选择食材、改进烤制方式、控制食用频率,我们完全可以在享受美味的同时降低健康风险。正如李雅珍所言:“健康饮食不是苛刻的禁忌,而是智慧的平衡。学会与美食‘友好相处’,才是长久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