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我给他们找了一个好的归宿”

龙湖92岁旅菲华侨送“父母”回乡

本报记者 施蓉蓉

22日上午,晋江市龙湖镇仑上村,一场特别的追思会在此举行:92岁的旅菲华侨洪显祖携家眷,将父母洪源琛、施乌底的骨灰带回家乡福寿堂安置,并举行追思会。

洪显祖,1934年出生于龙湖仑上村,1948年随父亲赴菲律宾发展。事业有成后,他多次捐款助力家乡公益事业,近年来在教育事业上的捐款超600万元。

两桩心事 牵肠挂肚

提及将父母骨灰带回家乡安置的初衷,洪显祖说,这是他晚年最牵挂的两件事之一。

“我年事已高,后代也都陆续离开菲律宾发展,如果我不在了,我的父母亲该怎么办呢?我必须趁现在为他们找到一个好的归宿。”根在故乡,这是洪显祖最终的选择。

今年5月,洪显祖返乡,并来到仑上村福寿堂考察。这里的环境让他十分满意,当即决定将父母安置于此。这段时间,他一直在家乡亲朋的帮助下筹备此事。

“终于安心了,我给父母找到了一个最好的地方。”追思会结束后,洪显祖拍着胸口欣慰地说。

另一桩让他牵挂的事,是位于菲律宾CARMONA的儿童残障中心。

洪显祖是菲律宾制衣业的翘楚,并长期热衷于当地的公益事业。2012年,他在退休之际,组建了“洪氏家族基金会”,持续关爱公司员工、回馈社会;退休后,他又在菲律宾先后捐建8个学校工程及两栋残疾人综合楼,共约斥资10亿菲币。

“2012年,我得知CARMONA有70多名残疾儿童,便捐建了儿童残障中心。但近年来再去探望的时候,发现残障儿童增多了,现有的教室严重不够。”洪显祖介绍,当地市长为他寻找到扩建的地方,将建设一栋集残障教学、特殊训练等功能于一体的两层大楼,另建设一栋收容孤儿和孤寡老人的建筑。但由于该项目规模较大,预计还需半年才能建设完成,令他牵挂不已。

严父慈母 血脉深情

在追思会上,洪显祖动情地讲述父母的故事。

在洪显祖刚出生23天的时候,父亲洪源琛便远赴南洋谋生,由母亲施乌底带着他和姐姐在家乡生活。

1942年,战争导致侨汇中断,洪显祖家里的经济来源也断了。彼时8岁的他,正是求学年龄,母亲各种张罗节俭,才勉强让他读了一学期。

第二年临开学前,母亲仍为学费一筹莫展。

“有一天,外面传来‘买故衣,有故衣卖吗’的叫喊声,母亲闻声而出,叫住故衣贩,又匆匆入房。”洪显祖说,他看见母亲从木箱中取出一件厚厚的棉袄,交到故衣贩手中,与其讨价还价换来若干银元,“这件棉袄不是买的,不是朋友送的,是她妈妈给的嫁妆,是她最珍贵的念想啊!”

然而卖故衣的钱,也仅能供他再读一学期。此后,洪显祖停学两年半,才重新入学。

“1948年,父亲回来了,那是我第一次见到他。”洪显祖回忆,当时,父亲要接他前往菲律宾,带他到位于厦门鼓浪屿的菲律宾领事馆办理签证。彼时,从村里到鼓浪屿要先步行3小时到围头,再乘船2~3小时到厦门,最后还要换船到鼓浪屿。

办理签证需多次往返,第二次父亲就让他独自前往。“那时觉得父亲太严厉,后来才明白他是要让我学会独立。”洪显祖说,父亲的严实则为爱。

心系教育 反哺桑梓

1948年,洪显祖到菲律宾后,在当地华人学校就读。

因此前艰苦求学、失学的经历,他格外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刻苦,最终考入台湾大学化学工程系,于1960年毕业。

约莫1985年,洪显祖首次从菲律宾回到家乡。2010年,洪显祖带着儿孙寻根故里,得知幼儿园学生只能在小学借用教室上课,当即承诺捐资500万元建设园舍。

从园舍的设计、建设、装修到设施设备的完善,年近八旬的洪显祖仍事事亲力亲为,先后往返中菲20多次,参与、指导幼儿园建设。

2013年,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的英仑幼儿园新园舍落成投用,配备现代化教学设施和齐全的功能室、户外活动区。

“这是我的家,我们的家,我爱我们的家。”洪显祖希望仑上村的学子能在幼儿园这个“大家”里快乐成长。

2024年,英仑幼儿园欲申报公办园,但教室和厨房等设施尚有欠缺,洪显祖再次捐资100万元。在洪显祖的支持下,英仑幼儿园不仅改善了办学条件,更成功实现了从“集体办”到“公办”的历史性跨越。

此外,洪显祖还捐款支持南侨中学、英仑小学的教育。

22日,洪显祖前往南侨中学参观,并与高三学子交流人生经验。南侨中学为洪显祖颁发“南侨中学第五届校董会永远名誉董事长”证书。

虽然从未在此就读,但洪显祖对南侨中学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很是肯定。当天,在南侨中学校史馆,他用毛笔写下“知难无畏”四个字,勉励南侨学子拼搏向上。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