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买基金也要拼手速了。”晋江投资者陈女士向记者展示手机屏幕,她关注的某消费主题基金已将单日申购额度降至1万元。
8月以来,基金限购公告密集发布。中欧基金8月9日公告,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单日单账户限购10万元,邵洁管理的中欧科创主题单日账户限购100万元;博时基金8月6日称,旗下博时智选量化多因子从当日起暂停大额申购,单日每个基金账户申购等累计金额不超过500万元;同日,中欧基金的中欧数字经济混合也规定单日单个基金账户申购上限不超100万元。8月1日,广发基金发布公告称,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混合于8月4日起暂停5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
多因素触发限购潮
“过去,绩优基金在资金快速涌入时设限,是为控制规模、保障投资策略有效执行。今年情况更复杂,限购基金类型多元,触发动因多样。”晋江某券商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公司要全面权衡资金拥挤度、策略承载力等因素。比如某基金二季度重仓泡泡玛特等热门个股,年内净值上涨46.91%,规模超50亿元,自8月4日起暂停100万元以上大额申购,以防规模过大影响投资策略。
而一些基金因短期收益暴涨而限购。比如某基金聚焦港股创新药,年内回报率已逼近150%,自7月28日起暂停申购,控制资金流入节奏,避免短期非理性资金冲入稀释老持有人利益。
也有部分基金因分红安排、新增份额或清盘准备等“技术原因”限购,一些临近清盘线的发起式基金,也会提前限制新资金流入,控制清盘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限薪令”等监管措施落地,基金经理激励模式从“规模导向”转向“业绩导向”,做大规模的冲动减弱。控制规模、保护持有人利益成为基金公司共识。
投资者如何应对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限购可能会打乱投资计划。原本看好某只基金想加大投资,却因限购无法如愿。而且,限购可能使投资者错过投资时机,尤其是在市场行情较好时。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限购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投资者,避免非理性资金涌入稀释收益,保障了基金的稳定运作。
面对限购潮,投资者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盲目跟风。不能因为某只基金限购就认为它一定好,而忽视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其次,可以关注同类型未限购的优质基金,通过分散投资降低风险。比如,如果一只主动权益类基金限购,投资者可以寻找其他业绩也不错、投资风格相似的基金。最后,投资者还可以考虑定期定额投资,虽然限购可能对单日大额申购有影响,但定投可以平滑投资成本,长期来看有望获得较好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