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世界首创“睡木沉基”技艺有望“浮出水面”

世遗点安平桥试验段修缮工程正式启动

本报讯 (记者 林伊婷 张志耐) 7日,中国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遗产“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重要遗产点——安平桥(晋江段)桥体试验段修缮工程正式启动。此次工程有望首次揭示并科学验证这座宋代古桥首创的世界级建桥技艺——“睡木沉基”法。

在试验段修缮现场,记者看到,施工人员正有序开展栏板、望柱拆卸工作。每块栏板、每段望柱都被赋予特定编号,并通过多角度影像记录其原始状态。这些珍贵的石构件经由特制龙门架精准吊装至水上平台暂存。待桥梁基础及桥墩修缮完成后,所有构件将原位归安。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14年建成,是中国现存最长的跨海梁式石桥。历经800多年的风雨,安平桥的部分桥体出现了桥板不平、桥墩外散开裂等问题,而症结在于桥墩及基础。此次试验段修缮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涉及修缮桥体总长近80米,重点修复9个桥墩及对桥梁基础进行加固、补强,计划工期10个月。

“此次修缮不仅是一次文物保护工程,更是一次重要的科研实践。”晋江市文物保护中心主任吴金鹏表示,工程将严格遵循文物修复的“最小干预”原则,采用原材料、原工艺、原形制进行修缮,并同步开展科研记录。

此次修缮中,“睡木沉基”建造技艺的揭秘成为最大亮点。据史载,为解决安平桥所处海湾水深泥烂、常规抛石筑基易陷落的技术难题,宋代建造者创新性地采用了“睡木沉基”法:在港道较浅处直接于泥滩平铺交叉松木层,较深处则先打木桩再铺设松木层,其后再通过逐步垒压石条使木基沉降至承重层,最终形成稳固桥基。相关技艺虽在文献中有载,但始终未获实证。此次修缮或将解开安平桥世界首创“睡木沉基”技艺之谜。

“此次试验段修缮所积累的经验,将为后续安平桥整桥保护提供重要参考,为今后中国滨海石桥维修工作提供技术方案。”吴金鹏说。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