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楼市+亲子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暑假孩子如何养成好习惯?

暑假,对于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是一段脱离集体规律生活、相对自由的时光。然而,这段时光也成为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家长如何利用假期这段时间,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家长 ▲ 暑假作息乱了

“以前在幼儿园,孩子自己吃饭、穿衣都挺利索,暑假才过一个月,就啥都不想干了,吃饭要喂,穿衣要帮。”家住晋江梅岭的吴女士无奈地说。她的儿子今年5岁,暑假里,因为天气炎热,加上家里长辈心疼孩子,总是不自觉地帮孩子包办各种事情,导致孩子之前在幼儿园养成的自主习惯逐渐“退化”。

与陈女士有着类似困扰的家长不在少数。家长林先生说,他6岁的女儿暑假里作息完全乱了套,“每天晚上看电视到11点,早上不到10点不起床,午饭和早饭合并成一顿,真担心开学后调整不过来”。他尝试给孩子制定作息表,但孩子根本不配合,坚持了两天就不了了之。

不过,也有部分家长在孩子习惯培养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晋江安海的张女士就是其中一位。她的儿子4岁,暑假里,她坚持让孩子像在幼儿园一样,每天按时起床、睡觉,自己穿衣服、整理玩具。“我会把他每天的表现用贴纸记录下来,集满一定数量的贴纸就带他去公园玩一次,孩子积极性挺高的。”张女士分享道。

在社交习惯培养上,家长们也面临着不少难题。晋江永和的王女士说,她5岁的儿子在幼儿园时很懂礼貌,会主动和小朋友分享玩具,可暑假里经常待在家里,很少和其他孩子接触,“前几天带他去亲戚家,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好玩的玩具就直接去抢,说他两句还哭闹不止”。

观点 ▲ 科学培养是关键

针对家长在暑假孩子习惯培养方面遇到的问题,业界专家给出了专业的看法和建议。晋江市季延初级中学心理老师章肖美表示,3—6岁是孩子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暑假虽然没有幼儿园的集体约束,但家长只要方法得当,反而能更好地进行个性化的习惯培养。

“在习惯培养方面,家长不能贪多求全,要抓住重点。”章肖美介绍“可以围绕生活自理、时间管理、社交礼仪等几个核心方面,每个方面选择2—3个具体的习惯进行培养。比如生活自理方面,让孩子自己吃饭、穿衣;时间管理方面,让孩子养成按时作息的习惯;社交礼仪方面,让孩子学会主动打招呼、分享玩具等。”

对于孩子作息紊乱的问题,从事教育行业多年的晋江小树苗·雅优托管中心的负责人蔡雅芬建议采用渐进式调整法。“如果孩子晚上睡得很晚,不要一下子要求他提前几个小时睡觉,可以每天提前15—20分钟,慢慢调整。同时,要建立固定的睡前仪式,比如洗澡、讲故事等,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蔡雅芬提到,暑假里孩子的起床时间不宜过晚,最好不要超过9点,午睡时间控制在1—2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晚上的睡眠质量。

在生活自理习惯培养上,蔡雅芬提醒家长,不要过度保护孩子。“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理能力,家长要敢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比如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虽然可能穿得慢、穿不好,但这是他们成长的必经过程。”蔡雅芬还建议,家长可以把自理任务变成游戏,比如和孩子比赛谁穿衣服更快,这样能提高孩子的积极性。

针对社交习惯的培养,章肖美推荐场景化训练。“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去一些公共场所,比如菜市场、公园等,让孩子在真实的场景中学习与人交往。在小区游乐场,让孩子学会排队等待;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时,教孩子如何礼貌地索要玩具、分享玩具。”

建议 ▲ 习惯养成融入日常生活

将习惯培养融入日常生活,需要家长掌握科学的方法,构建良好的家庭氛围。

蔡雅芬建议,家长可以从环境创设入手,为孩子营造有利于习惯养成的环境。“比如,在孩子的房间里设置专门的玩具区、阅读区,玩具区的玩具要分类摆放,让孩子养成用完玩具后及时整理的习惯;阅读区要安静、舒适,让孩子能静下心来阅读。”在激励方式上,建议家长多采用精神激励。“很多家长喜欢用物质奖励来激励孩子,虽然短期内可能有效果,但容易让孩子形成功利心。家长可以采用口头表扬、制作成长手册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

家长之间的协同合作也非常重要。“在孩子习惯培养方面,家里所有人的教育观念和方法要保持一致。”章肖美说,“如果父母要求孩子自己吃饭,而爷爷奶奶却总是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不利于习惯的养成。家长可以召开家庭会议统一思想和做法。”

此外,习惯培养也要有一定的灵活性。“暑假里难免会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带孩子外出旅游,这时候可以适当放宽对孩子的要求。”章肖美说,“但要提前和孩子说明情况,告诉他们特殊情况过后要恢复正常的习惯,让孩子明白规则的意义。”

业内人士表示,暑假是孩子习惯养成的重要契机,家长们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耐心引导,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他们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