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7月7日至7月8日,晋江中小学生示范性综合实践基地组织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安海中学、尚志中学、深沪中学、阳溪中学、侨声中学的300多名学生,跨越山水,走进赣州于都,开启一场追寻红色足迹、汲取奋进力量的研学之旅。
刚抵达于都,历史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在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纪念园,同学们怀着崇敬之情,在纪念碑前整齐列队,敬献花篮。随后,队伍有序进入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内,一件件实物无声胜有声:打满补丁的军装诉说着艰苦卓绝,泛黄的家书字字泣血饱含铁骨柔情,特别是那面由80双草鞋组成的“草鞋墙”,以其最朴素的形态,引发了最强烈的震撼。“每一双草鞋背后,都是一个母亲、一个妻子彻夜不眠的牵挂与支持。”一位同学在研学手册上写道,“这不仅是行军的工具,更是人民与军队生死相依的如山铁证!”
第二日,学生们走进梓山镇潭头社区,这里白墙黛瓦,果蔬飘香,富硒产业蓬勃发展,如今已是乡村振兴的典范。在社区展馆,村民娓娓道来乡村发展故事,让“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变得具体而生动。学生们穿梭在整洁的村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此和谐交融,深刻理解了红色基因如何在新时代的土壤里持续生长,结出“幸福”的硕果。
当日下午,千年古韵的寒信古村则带来了另一种文化浸润。在这里,学生们亲身体验了赣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擂茶的制作。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他们将茶叶、芝麻、花生等原料放入特制的擂钵,手持擂棍沿着钵壁有节奏地研磨。这份源于乡土、承载着人情的非遗体验,成为红色文化之外一份独特而温暖的研学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