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学科深度渗透 多彩实践体验

晋江中小学探路贯通式职业生涯教育

磁灶梅里中心小学一、二年级学生化身超市结算员。

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学子走进企业参观体验。

2025年中考、高考均已放榜,“职业生涯规划”成为学霸经验分享中的高频词,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今年5月,晋江市教育局重磅发布“小初高接贯式职业生涯教育实施意见”,启动全学段职业生涯教育,提出要构建层次渐进的课程体系、打造丰富多元的体验基地、培育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等创新举措。首批13所晋江市职业生涯教育先行校与相关共建单位签约,通过学校与医疗界、企业界和文化界的跨界融合,为职业生涯教育注入强劲动能。一学期来,晋江各校积极行动,贯通式培养助力学生多元发展。

本报记者 蔡红亮

学科渗透 课堂里的职业启蒙

前段时间在进行学期总结时,磁灶梅里中心小学特别为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做了大篇幅的盘点介绍。

“一直以来,学校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教育意识培养工作,通过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进课堂等方式,让学生从小了解各行各业的职业特点,激发学生兴趣。今年,晋江启动小初高接贯式职业生涯教育,不仅为我们继续开展该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供了便利。”梅里中心小学校长裴永祝告诉记者,学校探索将生涯教育融入校园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构建“基础型+拓展型+实践型”三维课程结构。同时,组建由骨干教师、心理教师、行业专家构成的跨学科研发团队,围绕“感知—体验—启蒙”三维培养体系,开发48课时校本课程,设计《我的职业发现手册》《职业兴趣萌芽记录卡》,动态追踪学生成长轨迹,打造具有校本特色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

在裴永祝看来,生涯规划是人终其一生要探寻的生命活动,职业体验作为生涯规划教育的一种经验活动形式,是行走的课堂。为此,梅里中心小学立足“雅美教育”理念,打破学科壁垒,将生涯教育深度融入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评价环节,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实现知识学习与职业体验的有机融合。你瞧,六年级“设计理想的校园”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以“小小调查员—规划师—设计师—推介员”职业链,融合多学科,让学生模拟职业流程,实现学科与生涯教育融合,埋下职业探索种子。四年级“十岁成长礼”综合实践主题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亲历策划、筹备、实施全流程,扮演活动策划师、宣传员等角色,融合多学科知识,在实践中感知活动策划类职业,实现生涯启蒙。

此外,在学期末一、二年级无纸化测评中,学校则设计了“新闻小主播·语文表达秀”“超市结算员·数学速算赛”“小小收纳师·劳动实践场”“小小音乐家·旋律创编站”等融合学科知识与职业体验的挑战任务,将语文表达、数学运算、劳动技能、艺术创作等核心素养培育融入趣味职业场景,实现能力评价与生涯启蒙的有机结合。

无独有偶,泉州五中桥南校区的接贯式职业生涯教育也与学科紧密融合。学校依托心理健康必修课完成职业通识教育,设计了“职业万花筒”专题拓展课,开展“职场初探”系列活动。课程内容涵盖自我认知与职业启蒙、技能训练与产业探究、升学规划与决策行动等核心模块,在课程设计中注重结合晋江特色载体,增强课程的现实感。

“初中的学科知识是未来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如果在接受学科教育的同时理解学科知识与职业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学生领悟当下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副校长胡沧海告诉记者,学校早在2020年,就引入职业生涯教育,每年的入学训练都设置职业生涯探索环节。

学科融合上,泉州五中桥南校区做了多重探索:如生物科嵌入圣农集团白羽肉鸡育种案例,关联遗传学与农业科技;数学科引入精算师真实项目案例,结合统计学单元设计“企业成本核算模拟”;语文科增设“职业人物访谈写作”,采访晋江企业家并撰写职业故事,汇编成《晋江职业人物志》;信息技术科联合“数字档案系统”,指导学生用Python分析职业趋势数据。校本课程:开发“晋江智造”产业图谱课程,融合安踏、舒华等企业案例,每学期邀请2—3名企业技术骨干参与校本课程设计,确保案例贴合产业实际需求。

体验浸润

活动中的职业探索

7月初,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成了探索的海洋——学校举行“给好奇心一个星际坐标”首届学生学术节暨“星娃研究院”开放活动。星娃研究院的人文社科、科学创新、艺体探索三个学部,通过整合人文修养、阅读、科创、艺术等校本特色资源,开设南音表演、家庭智能自习室、动漫创客、Fun转英语、色彩解密、穿行中国等20个项目展示。

这场盛宴正是晋江二小探索职业生涯教育的一大举措。“二小倡导的‘和善教育’理念,有一句具象化的表达,就是‘不一样,都很棒!’在职业生涯启蒙领域,我们同样倡导‘适性生长’。”晋江二小副校长王亚珍提到,职业启蒙应是“自然”,首先要遵循“游戏化、体验化”原则,学校特别为低年级学生设计了职业角色扮演日,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职业的乐趣。

职业生涯教育还需要自然地延伸,家庭成了突破口。“我们邀请家长作为‘职业导师’进入课堂分享真实职业故事,或者让孩子们绘制‘家庭职业树’,利用家庭资源帮助学生建立对职业的信任感和代入感。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活动。”王亚珍还提到,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还需尊重个体差异,要鼓励学生自主发现兴趣与能力,避免统一标准评价。

今年秋季,首峰中学又将迎来一批高一新生,其中就有54名学生是通过普高自主招生单项类(篮球项目)专业测试录取的。

据悉,篮球是首峰中学的特色。在探索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学校注重在日常体育教学和篮球训练中,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其中,通过篮球特色培养学生抗压能力、团队协作等素养。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校友创办的企业,同时,邀请校友返校来对学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引领,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的眼界起到有效的提升作用。

“开展小初高接贯式职业生涯教育,要贴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学段的认知规律精准实施;要整合产业资源,体现千行百业皆可成才的价值导向;要融合课程体系,推动‘德育+’跨学科融合落地;要符合政策导向,及时总结实践经验、形成课题成果。”晋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晋江将持续推动职业生涯教育全面融入课程,积极培育体验基地,推动校家共育,培育专业素养过硬的师资队伍,实施多元评价,指导学生提高对自我和人生发展的认知,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志趣志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为融入“大社会”打牢基础。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