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跨越千里的执行接力

——哥哥代缴罚金背后的司法温度

本报讯 (记者 沈茜 通讯员 陈琦颖 戴含笑) “法官,我愿意替我弟弟缴纳罚金。”在晋江法院执行的一起案件中,被执行人何某的哥哥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这句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一段跨越千里的亲情守护,更是一场法与情交织的温暖实践。

时间回溯到2021年,何某在明知他人转移违法所得的情况下,不仅提供自己的银行卡,还配合人脸识别、操作转账,帮助转移违法资金,牟取非法利益。晋江法院以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并处罚金7万元,继续追缴违法所得2万元,上缴国库等。

2023年11月,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线上查控仅扣划到3万余元,何某名下再无其他财产,其老家远在外省,执行工作一度陷入僵局。2024年5月,何某的哥哥从千里之外赶来法院了解案件情况,执行法官抓住契机,耐心明理释法,细致分析利弊。最终,何某哥哥同意分三期缴纳罚金,率先缴付2.5万元。

后来,在准备缴纳第三期款项的途中,何某哥哥遭遇交通事故受伤住院治疗。执行法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考虑其此前已积极缴纳一部分罚金,决定先让他安心养伤,准许延缓缴纳余下罚金。当监狱函询何某履行情况时,执行法官特意告知其兄长积极代缴及受伤的事实,建议减刑考察时综合考量。这份人性化的考量,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2025年5月,伤愈后的何某哥哥如约来到法院,足额缴清剩余罚金。从最初的毅然承诺,到意外受伤后的不离不弃,这份坚守,生动诠释了“手足情深”的传统美德,更彰显了“诚实守信”的当代价值。

这场跨越千里的守护,不仅是一次罚金的缴纳,更是一堂深刻的法治教育课——法律不容触犯,但人性的光辉与司法的温度,永远在为真诚悔改者照亮归途。

近年来,晋江法院始终坚持刚柔并济的执行理念,通过与被执行人家属积极沟通、教育感化等方式,引导主动履行财产刑,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让司法温情直抵人心。

此案也给所有人敲响警钟。晋江法院相关负责人提醒,莫为蝇头小利出售银行卡,抵制“帮信”犯罪,切勿沦为犯罪分子的“帮凶”。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