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8”全国保险公众宣传日来临之际,为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有效预防销售误导、虚假宣传等风险,减少保险消费纠纷,各地积极开展宣传活动,为消费者送上理性投保“指南”,助力消费者安心购险、依法维权。
认清需求▲明晰条款
当下,保险市场产品丰富多样,条款错综复杂,消费者稍有不慎便可能陷入误区。因此,理性投保成为关键。
晋江某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购买保险前,需充分了解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以此为基石挑选适配的保险产品。例如,有家庭责任的中青年群体,可优先考虑重疾险、寿险等,为家庭经济安全提供保障;而注重养老规划的人群,则可关注年金险等产品。
投保前,认真研读保险条款、产品说明、投保须知、健康告知等内容至关重要。详细了解产品是否为正规保险产品、保险责任范围、责任免除情形、保费缴纳方式及金额、退保可能产生的损失等关键信息。若对条款存在疑问,切勿盲目投保,应及时致电保险公司客服热线咨询。
核实身份▲严守环节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保险,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的重要前提。消费者要仔细核实销售人员的身份和资质,确保所购保险产品合法合规。
“在投保过程中,确认、签字、授权、付费等关键环节容不得半点马虎。”保险从业人士陈女士说,“消费者切勿随意委托他人办理投保事宜,避免因他人操作不当或别有用心而损害自身利益。”同时,不要随意签字授权,对于重要证件、账号密码、验证码、人脸识别等个人信息,务必妥善保管。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投保,都要做到本人确认,谨慎对待每一个重要环节,确保充分了解所签署或授权的协议内容。
如实相告▲及时补充
履行如实告知义务是投保人的法定义务,也是保险合同生效的重要基础。保险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面对保险公司在健康告知中逐条询问的事项,必须逐条如实告知,遵守诚信原则。如实告知保险人相关询问情况,能避免后续因不如实告知而影响保险合同效力,确保在风险发生时顺利获得理赔。
若在投保前存在忘告、漏告的情况,消费者应及时进行补充健康告知。补充健康告知与投保前的健康告知本质相同,旨在完善个人信息,保障保险合同的公平性和有效性。例如,小李在投保时忘记告知自己曾有过的一次小手术,在了解到补充告知的重要性后,他及时联系保险公司进行了补充说明,避免了后续可能出现的理赔纠纷。
拒绝代理▲依法维权
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保险消费过程中,若消费者对保险产品或服务有异议,或在购买过程中发生纠纷,应保持冷静,通过正规渠道解决问题。
消费者要注意保留相应证据,如保险合同、缴费凭证、沟通记录等。同时,及时向保险公司投诉,保险公司设有专门的投诉处理部门,会针对消费者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若对保险公司的处理结果不满意,消费者还可以向行业调解组织申请调解,行业调解组织具有专业性和中立性,能够为双方提供公平合理的调解方案。必要时,消费者可根据合同约定,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消费者切勿轻信“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虚假承诺。这些不法行为往往违背合同约定,要求消费者提供虚假信息、编造事实,不仅无法真正解决问题,还可能使消费者陷入更大的困境,遭受经济损失甚至面临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