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触摸榜样星光 聆听梦想回响

本报小记者与2025高考晋江优秀学子有约

本报讯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林婧暄) “他们也曾是小记者,向哥哥姐姐学习!”连日来,一个好消息引爆小记者圈,引发了一阵“考古潮”——原来,今年高考晋江优秀学子丁锦河、林嫣然都曾是晋江经济报小记者。昔日小记者,今日在高考大舞台绽放,大家在为他们喝彩的同时,也对他们的学习方法及小记者生涯充满了好奇。

上周,晋江经济报策划了“榜样零距离”2025高考优秀小记者经验分享直播活动,我和多名小记者慕名前来“取经”。

丁锦河哥哥是季延中学2025届毕业生,今年高考取得物理方向696分的优异成绩;林嫣然姐姐则毕业于养正中学,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历史方向683的高分。我们坐在两位哥哥姐姐对面,一脸崇拜地望着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学习经验、减压妙招等。

最令人激动的环节到了,小记者们跃跃欲试,接二连三地抛出问题,两位优秀学子都能耐心解答。今年秋季,我即将成为一名初中生,距离高考又近了一步。此次与两位优秀学子面对面,我把握机会向他们请教了文理分科时如何进行抉择,以及竞赛生路线等相关问题。丁锦河哥哥表示,他对数理化兴趣浓厚,综合考虑了个人兴趣、未来就业等问题,最终选择了理科。高中时期,他积极参加物理、化学、数学等竞赛,取得不俗成绩。“竞赛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你的付出和你的回报并不成正比。但是我想说的是参加竞赛,对高考及提升思维逻辑能力是有一定帮助的。”丁锦河哥哥的回答让我茅塞顿开,心里也有了底。

要说最惊喜的,当属得知两位哥哥姐姐小学时都曾是小记者。彼时,就读花厅口小学的丁锦河哥哥参加了小记者各类比赛,如现场作文、拼图、涂鸦等,均取得不俗成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每一届的现场作文比赛,题目新颖且紧跟热点,考验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林嫣然姐姐小学则就读于毓英中心小学,她参加了很多活动,有参观七匹狼、对话本土作家、采访载誉而归的学校腰鼓队等,每一次参加活动或者采访回去之后,她都会提笔记录,写下心得体会。

林嫣然姐姐还和我们分享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采访的“糗事”,以此告诉我们,采访前做足充分准备,积极主动参与,在一次次采访中锻炼沟通能力和胆量。

这场活动令我收获良多。从两位优秀学子的身上,我学到了敢于钻研、忘我学习的精神,以及多与师长沟通、劳逸结合的“减压小妙招”。我将带着这份祝福,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迎接崭新的中学生活。

小记者感言

这次采访在我心中种下了努力与梦想的芽苗。我深知,成功没有捷径,需以汗水为泉,以坚持为土,方能培育出成功之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我将以两位哥哥姐姐为榜样,砥砺前行,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许淞铧(晋江梅岭心养小学)

两位优秀学子展现的不仅是精妙的学习方法,更是对知识纯粹的热爱与追求。这场对话,恰似盛夏里的及时雨,浇灌着求知的心田,也让我懂得:真正的优秀,源于对学习的敬畏与坚持。

张凯博(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原来学习是有巧方法的,需要耐心、细心和坚持。我要向哥哥姐姐学习,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认真对待每节课、每次作业,养成好习惯。

许晴旻(晋江梅岭心养小学)

哥哥姐姐热情洋溢地分享着他们的学习方法,干货满满。更令我惊喜的是,原来他们也曾是校园小记者。这份奇妙的“同行”经历,瞬间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徐雅轩(晋江梅岭心养小学)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