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三伏灸养生正当时

随着三伏天脚步渐近,高温潮湿天气即将来袭,正是开展三伏灸“冬病夏治”的黄金时期。三伏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承载着千年养生智慧,通过温热刺激穴位,激发人体阳气,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为帮助市民科学养生,记者走进晋江“非遗”庄氏正骨的保护单位——庄氏中医门诊部(庄氏正骨堂),采访了中医内科负责人吴颖婵医师,为市民解析三伏灸的正确打开方式,并揭秘常见健康误区。

借天时祛寒湿 但需避开四大误区

吴颖婵医师指出,三伏天阳气最盛,人体毛孔张开,此时进行艾灸或药物贴敷,能最大限度驱散体内寒湿,对慢性支气管炎、关节炎、虚寒性胃痛等疾病有显著疗效。然而,市民在操作中常陷入四大误区。

首先是“包治百病”的认知偏差。三伏灸并非万能,仅适用于寒症、气虚症、阳虚症患者,热症、阴虚体质者盲目使用可能加重病情。例如,湿热体质者贴敷后易上火,出现便秘、口疮等症状。其次,是自行贴敷的隐患。部分市民网购三伏贴自行操作,但穴位选取、药物配比需专业辨证。吴医师强调:“儿童贴敷需避开大椎穴,孕妇禁用,2岁以下婴幼儿皮肤娇嫩,易灼伤。”

此外,还有些人存在“发泡越好、忽视时间选择”等误解。其实,贴敷后皮肤发红即有效,盲目追求发泡可能导致感染。若出现小水疱,可涂抹烫伤膏;大水疱需就医处理。在时间选择上,三伏灸并非随时可做,需在初伏、中伏、末伏的首日进行,连续三年效果更佳。

三伏天需防寒湿 运动饮食有讲究

针对三伏天养生,吴颖婵医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她表示,在三伏天里,要做到饮食有节,忌生冷油腻。绿豆汤解暑需适量,阳虚体质者过量饮用易伤脾胃;冷饮、冰镇西瓜等需节制,以防寒湿内生。她推荐食用南瓜、香蕉等易消化食物,促进肠道蠕动。运动方面,应避开高温时段:晨练不宜早于6点,此时空气污染物未散;夜间锻炼需避开22点后,以防影响睡眠。建议选择八段锦、太极拳等轻度运动,微微出汗即可。

随着三伏天临近,庄氏中医门诊部已启动三伏灸预约服务,为市民提供专业贴敷、艾灸治疗及养生指导。吴颖婵特别提醒,三伏灸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市民可前往庄氏中医门诊部等正规医疗机构,通过体质辨识制定个性化方案。她强调:“养生需顺应天时,但更要科学理性,避免盲目跟风。这个夏天,让我们借天时之利,以科学方式守护健康。”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