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王亚洲:“主动”做科研

本报记者 柯雅雅 董严军

近日,让省级科技特派员、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智慧制造学院院长王亚洲颇为高兴的是,其参与福建博璋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博璋科技”)研发的激光打粗工作站,自去年推出市场以来,取得了不错的订单反馈。

“激光打粗工作站的核心是激光打粗系统搭配机器视觉的双机器人工作方式,使得激光机工作效率达到最高,精度±0.2mm,可对头层皮和尼龙网布等材料进行加工打粗,准确率由之前的70%~80%提升到了100%。”王亚洲介绍,激光打粗属于无接触打粗,不会打断缝合线,也不会使得打粗工具因接触工作面而产生形变,最终导致凹凸不平的效果,打粗后的鞋面与胶水的黏合性更高。

王亚洲告诉记者,博璋科技在制鞋机器人自动化领域已经有了多年沉淀,“我们双方的合作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我们发现了之前智能产线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可行的解决方案,而企业信任并且愿意立项研究是合作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王亚洲在加入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前,曾有在鞋行业多家相关企业工作15年的经历。多年专注于智能制造产线升级,熟悉制鞋生产工艺流程,让他更清楚,基于行业需求和痛点的科研会更受企业青睐。

“一直以来,我觉得为了做科研而做科研是被动的,但如果是为了和企业一同解决问题而‘主动’做科研,那意义就完全不一样。”王亚洲说,他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对待科特派工作,“科技工作者应该成为企业、行业的智囊团,而作为教育者的科技工作者还有一个责任,就是要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在王亚洲看来,传统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与产业升级速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断层,“技术更新迭代速度很快,许多核心技术掌握在企业手中,需要技术授权。只有当我们和企业合作到一定深度,共同开发核心技术之后,我们才有最核心的技术可以教给学生。”

说话间,王亚洲带记者走进他们的教室,指着与企业生产车间颇为相似的教学场景。他告诉记者,这些机台都是和企业共同商讨研发的定制设备,是和工厂生产设备一比一的教学设备,“产教融合深度开展才能够真正培养出技术人才,为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