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不少市民因在节日期间饮食不当,出现了胃胀、反酸、消化不良等脾胃不适症状。为此,本报记者特别采访了咱厝中医专家——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黄伟荣,为市民提供一份实用的节后脾胃调养指南。
端午期间,不少市民过量食用粽子,引起脾胃不适。黄伟荣表示,粽子以糯米为主料,黏性高、排空慢,过量食用易引发胃酸分泌过多,对脾胃功能较弱者尤为不利。他建议,脾胃功能正常或虚寒者可适量食用迷你粽,但需选择成分简单、少油少糖的。食用时可搭配芹菜、菠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以及苹果、香蕉等水果,以促进肠道蠕动,调和脾胃。同时,应避免空腹食用粽子,尤其是冰冷的粽子,以免加重脾胃负担。
除了饮食调理,黄伟荣还强调了起居调节和适当运动的重要性。他建议市民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适当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促进脾胃运化功能,提升脾胃阳气,缓解湿气困脾的症状。
在中医调理方面,黄伟荣推荐了穴位按摩的方法。他表示,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是调理脾胃的要穴。每日按揉5至10分钟,可增强消化能力,缓解胃胀、胃痛等症状。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和胃健脾效果显著。市民可在家中自行按摩,以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此外,黄伟荣还推荐了山药栗子粥等药膳调理方法。他表示,山药、大枣、南瓜等食材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将山药、栗子与粳米同煮成粥,既美味又养生。还有,陈皮水也是解腻助消化的好选择。市民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药膳进行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