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如何应对系统性红斑狼疮?

健康课堂

张滢坦

在今年的“世界狼疮日”,我们聚焦于一种名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疾病,其主题为“让我们共同看见狼疮”。这一疾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反复发作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尤其“偏爱”育龄期女性。尽管目前尚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甚至生育。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疾病,我们采访了晋江市中医院风湿病科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滢坦。

早期识别 ▲ 红斑狼疮的蛛丝马迹

张滢坦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症状复杂多样,因人而异。其中,雷诺现象是较为典型的症状之一,表现为手指或脚趾在寒冷或压力下出现苍白或青紫,俗称“冷感指”。

此外,面部蝶形红斑也是该病的标志性特征,皮疹多出现在鼻梁和两颊,形状酷似蝴蝶的翅膀,且在日晒后更为明显。关节疼痛、僵硬,以及光过敏现象,如日晒后皮肤发红、发痒甚至出现皮疹、脱发等,也是红斑狼疮的常见症状。张滢坦强调,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尤其是当它们涉及多个脏器或系统时,应及时就医评估,以便早期发现和诊断。

治疗与管理 ▲ 科学规范 长期坚持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张滢坦分享了一个典型病例:李女士,一名有着10余年系统性红斑狼疮病史和4年狼疮性肾炎的患者,近期因病情恶化住院治疗。经过呼吸机辅助呼吸、血浆置换及一系列对症处理,她的病情最终得到控制。张医师指出,如果李女士能在早期发现血肌酐升高时就引起重视,或许病情不会发展得如此复杂。

对于已经确诊的患者,张滢坦给出了以下建议:外出时做好物理防晒,避免紫外线诱发或加重病情;少吃具有增强光敏感作用的食物,如香菜、莴笋等;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严格遵医嘱按时吃药,定期复查。

遗传与传染 ▲ 科学认知 消除误解

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遗传和传染问题,张滢坦给出了明确的解答。红斑狼疮并非遗传病,但其发病机制中确实涉及遗传因素。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人罹患此病,则家族其他人患病风险较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红斑狼疮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同时,红斑狼疮不具有传染性,不会通过皮肤接触、咳嗽等途径从一个人传播到另一个人。

张滢坦表示,红斑狼疮虽然是一种易反复的慢性疾病,但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面对,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够有效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让我们共同努力,为红斑狼疮患者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和支持的社会环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