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谨防“新花招” 守好养老钱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之下,网络金融给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但同时也成为不法分子眼中的“肥肉”。他们将黑手伸向老年群体,利用老年人对网络金融知识的匮乏和风险意识的薄弱,精心编织各类诈骗陷阱。就此,北京金融监管局于近日发布风险提示,为广大老年朋友敲响警钟,提醒大家警惕数字新“骗局”,守护好自己的养老钱。

典型“骗局”一 AI换脸“亲情劫”

当下,AI换脸技术让视频通话变得真假难辨。不法分子瞅准这一“商机”,冒充老年人的亲友或熟人,通过视频通话或发送精心制作的虚假视频信息,编造出突发疾病、遭遇事故等紧急情况,哭诉着急需用钱,请求老年人借款或转账。由于视频中人物的面容与亲友极为相似,老年人往往难以分辨真伪,在情感的驱使下,来不及核实便匆忙转账。等到反应过来,不法分子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提醒:当遇到亲友通过视频或信息求助转账时,老年人切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通过多个渠道进行核实,比如拨打亲友的手机、与亲友当面沟通等。千万不要仅仅因为视频中的画面看似真实,就轻易相信对方,更不能在情急之下盲目转账汇款或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典型“骗局”二

虚拟货币“高回报”陷阱

数字资产概念的兴起,让不少老年人对其充满了好奇。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老年人的这一心理,打着“未来货币”“高额回报”的诱人旗号,大肆宣扬虚拟货币投资。他们伪造交易平台,夸大收益数据,让老年人误以为投资虚拟货币是稳赚不赔的绝佳机会。然而,一旦老年人投入资金,不法分子便会暗中操控市场,使所谓的“货币”价值暴跌,甚至直接关闭交易平台,卷款潜逃,让老年人血本无归。

提醒:对于不熟悉的投资领域,老年人一定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在投资之前,要多做了解,不要被高额回报冲昏了头脑。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通过官方渠道获取产品信息,远离那些承诺高额回报的虚拟货币陷阱。

典型“骗局”三

网络专家“荐股”骗局

网络世界里,不法分子摇身一变,成为金融专家或投资顾问。他们通过线上讲座、网络直播、网络论坛等形式,向老年人推荐所谓的“优质投资项目”。利用老年人对投资的渴望和专业知识的缺乏,不法分子吹嘘这些项目前景无限,诱骗老年人投入大量资金。但实际上,这些项目往往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根本就是精心设计的骗局。

提醒:面对网络上的投资专家或金融顾问,老年人要仔细核实其身份和资质。对于他们提供的投资建议,要保持谨慎的态度,多方进行查证,切勿盲目跟风投资。

典型“骗局”四

虚假养老项目众筹

不法分子以“养老项目众筹”为幌子,在社交媒体、网络众筹平台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他们宣称正在筹建高端养老院、智能养老社区等项目,承诺投资者在项目建成后享有优先入住权或获得高额回报。然而,这些所谓的项目往往是虚构的,不法分子在骗取资金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投资者望着空荡荡的承诺黯然神伤。

提醒:对于养老项目的众筹活动,老年人一定要仔细核实项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认真阅读合同条款和风险提示,切勿轻易将资金投入未知的项目中。若发现疑似非法金融活动线索,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或向有关监管部门反映情况。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