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红平
暖雨晴风初破冻,万物苏醒,春心萌动。窗外世界被春光装点得五彩斑斓,朋友圈里油菜花、樱花、梨花、桃花竞相绽放,每一朵都以它独有的姿态诉说着春天的故事。
而我,却因身体不大舒服,只能婉拒这明媚的春光,闭门于书海之中寻觅慰藉。手捧余光中的《春天,遂想起》,仿佛置身于遍地垂柳的江南水乡,渔歌唱晚,柳堤漫步,心中涌起无限遐想。那婀娜的翠绿,是冬日严寒酝酿的春华,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绘就一幅“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绝美画卷。
“江南,小杜的江南,苏小小的江南……”字里行间,我仿佛穿越时空,漫步于唐诗宋词的意境之中。青山隐隐,绿水迢迢,那份对古老文化的深深眷恋,在余光中先生的笔下流淌。虽未能亲身感受江南三月的风情万种,但在这字里行间,我已领略那份雅致与韵味。
窗外小鸟啾啾,枝条覆上了新绿,那是一种几乎能滴出水来的绿。远处,草丛中零星几朵小花在风中轻轻摇曳,它们虽不起眼,却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装点着这个世界,为春日的画卷添上了点睛之笔。
此刻,我的思绪不禁飘向了泰戈尔的《新月集》,“绿树长到了我的窗前,仿佛是喑哑的大地发出的渴望的声音。”窗外的树木,它们仿佛真的拥有了灵性,树根牢牢深扎大地,那是对生命的坚守;粗壮的树干,笔直的姿态,彰显着不屈与坚韧;微微颤抖的树叶,是它们对春天的欢迎,更是对生命的无限渴望。泰戈尔的文字简短而深情,每一个字都像是晶莹剔透的露珠,盈盈颤动,又如同琴键上跳动的音符,随着风的吹拂,演奏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乐章。
翻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人间草木》,在这里,世间的风物都被赋予了生命,它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展现着可爱之处。“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儿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这句话,简单却饱含深情,让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对生活的热爱与细腻。他的文字平淡质朴,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故作深沉的哲理。他以一种近乎白描的手法,将寻常巷陌的生活日常娓娓道来,却让人感受到了暖暖的人情味。读着他的文章,就像是和一位老友坐在桌前,品一壶好茶,聊着家长里短。那份轻松与自在,让人心生向往。
春回大地,一花一木,一树一草,于文人笔下,一撇一捺间,芬芳四溢,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