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之际,众多商家纷纷推出积分清零活动,作为回馈客户的常规手段。然而,这一举措却被不法分子视为可乘之机,他们将积分清零转化为精心设计的诈骗陷阱。近期,多地频繁曝出积分兑换诈骗案件,那些原本看似极具吸引力的积分兑换“福利”,正逐渐蜕变成为吞噬消费者财产的潜在“威胁”。在此,我们郑重提醒广大消费者,务必保持高度警觉,采取有效措施,以防范此类诈骗风险。
积分清零骗局频发
“尊敬的客户,您在本商场的活动积分将于年底清零,现有超值商品可凭积分兑换,点击以下网址即可进入兑换页面……”这天,李女士收到一条来自商场的信息。
李女士平时确实经常在该商场购物,也积累了不少积分,看到这条短信后,便点击了链接,页面上展示了品牌手机、高档化妆品、时尚家电等诱人的兑换商品。李女士非常心动,于是按照页面提示填写了自己的姓名、收货地址、联系电话以及银行卡信息,支付了少量的“积分补差款”和“手续费”,共计599元。
提交信息后,页面显示兑换成功,李女士坐等收货。然而,数天过去了,她既没有收到手机,也没有收到任何关于发货的通知。李女士尝试拨打短信中的客服电话,却发现电话始终无法接通。此时,她才意识到可能遭遇了诈骗,赶忙查询自己的银行卡账单,发现竟被扣除了多笔不明消费,总计金额高达2.5万元。
业内人士表示,此类骗局具有明显特征:首先,诈骗分子会冒充正规机构发送积分兑换短信;其次,短信中通常包含诱惑性的商品兑换信息,并诱导消费者点击恶意链接;最后,要求消费者填写个人信息并支付费用,最终却未能兑现商品,甚至导致财产损失。
官方核实保安全
为了防范积分清零诈骗,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若收到手机运营商、商城或银行发送的积分兑换短信,切勿盲目轻信,应立即通过官方网站、官方APP或者官方客服电话等正规渠道联系客服人员,详细询问短信内容的真实性,仔细确认是否真的存在积分兑换活动,以及活动的具体规则和流程。只有经过官方渠道核实无误后,才能进行后续操作。
短信中的网址链接极有可能含木马病毒或是仿冒的钓鱼网站,一旦点击这些恶意链接,不法分子就可能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入侵手机或电脑设备,窃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账号密码、银行卡信息等,甚至可能远程操控设备。因此,为了自身信息和财产安全,大家应避免点击短信中的未知网址链接,更不要在这些可疑页面上进行任何操作。
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及密码、短信验证码等均为个人至关重要且极为敏感的信息,这些信息就如同个人财产和隐私的“钥匙”,一旦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将带来严重的后果。牢记正规的机构和企业不会通过短信链接这种不安全的方式,来要求用户提供如此敏感的信息,时刻保持警觉,坚守个人信息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