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冬季养脾 筑牢健康根基

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随之潜藏于内。在中医理论中,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晋江市中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黄伟荣介绍,冬季养脾,不仅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还能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脾胃健康中医来帮忙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减缓,脾胃也容易受到影响。在这个季节,中医治疗脾胃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黄伟荣介绍,冬季人体的新陈代谢相对减缓,脾胃的运化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若此时不注重养脾,容易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脾胃不适症状。

而且,脾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密切相关,脾胃功能强健,能够运化水谷精微,滋养五脏六腑,使人体正气充足,增强抵御外邪的能力,从而预防冬季常见疾病的发生,如感冒、流感等。此外,冬季养脾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康复也具有积极意义,如脾胃虚弱导致的贫血、营养不良等病症,通过冬季养脾调理,可改善身体状况,促进疾病的好转。

冬季养脾的饮食要点

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冬季寒冷的天气容易导致脾胃虚寒,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等症状。时至冬日,黄伟荣建议,可以多吃甘味食物(山药、红枣、南瓜、红薯、栗子、糯米、蜂蜜等)、温热性食物(羊肉、牛肉、桂圆、韭菜、核桃等),尽量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激凌、冷饮、生鱼片、凉拌菜等。此外,过甜、过咸、过辣的食物也应适量控制,以免刺激脾胃。

除饮食建议外,黄伟荣表示,冬日养脾还可从以下方法着手: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和脚部)、适度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脾胃的修复,同时要注意避免熬夜。

中医治疗脾胃疾病方法

中医会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这些中药可以温中散寒、健脾益气、消食化滞,帮助恢复脾胃的正常功能,例如,党参、白术、茯苓等药材具有健脾益胃的作用;砂仁、陈皮、木香等则有助于行气消食。

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艾灸脾胃相关的穴位,如中脘、足三里、脾俞等,可以温通经络、散寒止痛、健脾和胃。艾灸能促进脾胃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功能。

最后,黄伟荣建议,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也会影响脾胃的健康。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有助于脾胃的正常功能,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与朋友交流等方式来调节情绪。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脾胃疾病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因此最好在专业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如果脾胃疾病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和治疗。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