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五里桥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吴鲁文化与晋江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蔡长兴

在晋江历史长河中,吴鲁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对晋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从“晋江文化丛书”的编撰出版到五店市传统街区的保护与开发,不管是平面的书籍还是立体的建筑,在挖掘整理、传承弘扬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方面,晋江努力做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倾注了一代代晋江文化人的感情与心血。

在首届吴鲁文化季启动仪式的举办地——晋江市池店镇钱头村吴鲁故居,状元第刚刚修葺一新。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我们仍可感受到吴鲁当时生活的气息。外面朗诵的教师、学生,与屋里木雕的花鸟虫鱼形成动静的对照。这些精美的木雕、砖雕已经存在近两百年了,它们正穿透浩瀚烟云,“迸发着一个时代的光芒和力量”。在保护传统文化上,晋江不会干“拆真古迹、建假古董”那样的蠢事,主要来源于对古、近代文献典籍的完整保护和革故鼎新。从“晋江文化丛书”看吴鲁的《百哀诗》就是一个明证。

恩格斯讲过,一个不懂得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小孩子。读书不在多,而在精。“欲成一代经纶手,须读数本紧要书。”王阳明认为要把重要的几本书读对了。对晋江而言,《百哀诗》是值得一读再读的古籍。从《百哀诗》可以看出,吴鲁在读书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和体会。第一,读书要立志。在《梅花》一诗中,他说:“戍鼓声残腊鼓催,纵横虏骑起氛埃。梅花不受胡尘厄,独自凌寒次第开。”他借梅花阐明读书首先要立志,只有立下了远大的志向,才有动力去克服读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第二,读书贵在勤奋。“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吴鲁强调读书需要勤奋刻苦的精神,要不断地努力和拼搏,才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和卓越的成就。第三,读书要注重方法。“学须有法,方得其要”。他主张读书要注重方法,要善于总结和归纳所学的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第四,读书需博学多才。吴鲁提倡读书要广泛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五,读书应知行合一。他强调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也才能使学问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状元吴鲁在多个省份担任学政,推行新学制,捐资助学,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改革,提倡因材施教,强调教育应适应时代需求,显示出强大的时代感和生命力。吴鲁的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吴体”,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吴鲁的《百哀诗》记录了八国联军入侵时的国难,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对学生具有深刻的激励作用。

我们相信,吴鲁文化季活动将打造成一个富有晋江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激发晋江文化发展的澎湃动能和文化创造的旺盛活力,有力提升池店乃至全市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打通传统文化与晋江人民的“最后一公里”,推进晋江历史文化研究和人文精神传承。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江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晋江市第九实验小学副校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