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这一年,群众获得感满满

自2020年7月,晋江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护险试点工作至今,收获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认可,好评率高达100%。近日,记者采访了多名长护险待遇享受对象及家属,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自长护险工作开展以来,那些鲜为人知的暖心故事及长护险政策为他们家庭带来的可喜变化。

陈埭镇四境社区丁阿伯(85岁)

丁阿伯是一位退伍军人,深受腰椎间盘突出疼痛、坐骨神经痛、双膝疼痛等困扰,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受限。一次意外摔倒,致使丁阿伯腰椎受到严重损伤,无法再站立行走。而丁阿伯的妻子林阿婆则患有心肺功能相关疾病,需长期吸氧以维持正常呼吸,同时患有帕金森、中风偏瘫,需借助四脚助行器才能勉强行走。两位老人的健康状况,无疑给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

就在一家人感到无助之时,丁阿伯的儿子从邻居口中得知了长护险这项政策,了解到父母符合长护险待遇申请条件,便立即为父母申请了失能等级评估。经评估,两位老人都被认定为3级(重度失能I级),这意味着他们能够享受长护险提供的专业护理服务。

自此,护理人员张菊华便定期上门为两位老人提供疼痛管理、站立训练等专业护理服务,帮助他们缓解疼痛。同时,张菊华也关注林阿婆的心肺功能状况,教她练习呼吸疗法,让阿婆的病情得到控制。

除了身体上的护理外,张菊华还非常注重老人的心理需求。她经常与丁阿伯、林阿婆聊天,倾听他们的心声,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丁阿伯说,是护理人员给了他新的希望和勇气,让他能够重新面对生活。

丁阿伯及其家属对张菊华的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和感谢,并写了一封感谢信。

家属感言:由于工作繁忙,以往父母多数时光均在养老院度过。有了长护险政策,我们得以将双亲接回家中安度晚年。长护险的居家服务,不仅给像我父母这样的失能老人带来了实质性帮助,也充分彰显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深情关爱与尊重,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内坑镇亭顶村曾阿伯(76岁)

15年前,曾阿伯因中风导致左侧肢体偏瘫。经过多年治疗,身体状况有所好转,但左侧肌力较差,正常行走困难。特别是冬天到来气温降低,曾阿伯的左侧手脚经常是麻木冰冷的状态。此外,随着年龄增长,曾阿伯的吞咽功能变差,经常出现流口水、呛咳等情况。

今年4月,曾阿伯经过评估,被认定为2级中度失能。由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泉州福寿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晋江分公司派出护理人员廖秀菊,上门为曾阿伯开展护理服务。因阿伯主要是中风引起的功能障碍,除了淋浴等基本生活照料,廖秀菊提供更多的是关节护理等功能维护。为了更好地为曾阿伯进行护理,廖秀菊运用先前学习的中医穴位推拿,在给阿伯泡脚后进行针对性按摩。

经过八个多月的上门服务,曾阿伯的整体状态好了许多,尤其左下肢,肌力上升较明显,麻木状态有所改善,走路更为轻松。为此,曾阿伯及其家人送了一面锦旗到机构,感谢护理人员的专业服务。

护理对象感言:护理人员廖秀菊虽然是外地人,但她能听懂闽南话。每次她都提前几分钟上门,从不迟到,来了都会先问问我吃饭没有,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哪里不舒服。这些问候让我感觉很温暖。在护理期间,她做事也很认真。我的左脚特别没力气,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现在慢慢可以走路了。很感谢护理人员,也很感恩晋江有长护险这个政策。我的老伴行动也不方便,12月刚刚申请了长护险,希望到时还是由护理人员廖秀菊来为我们进行护理。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