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小记者 施伊婧
(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
李白写的《梁园吟》中有这么一句“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一想到诗中所描绘的“用吴盐配杨梅”的画面,我常常忍不住口中生津。可雪白如花的盐巴又是如何制成的呢?10月5日,晋江经济报组织小记者走进位于泉港的山腰盐场海洋科技文博园,探寻千年海盐魅力,遇见“天空之境”。
一踏进盐厂,工作人员首先带领我们参观盐场的历史展览馆,了解盐文化。一走进展览馆,我的鼻腔瞬间充满了咸咸的气味。走近一看,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各式各样、形态各异的盐雕工艺品:有威风凛凛的石狮子,有向我们招手的宇航员,还有正在埋头苦干的农民等。看着这些工艺品,我不禁赞叹:看似普通的盐巴竟然可以制作成一件件栩栩如生、洁白如雪的艺术品。于是,我对接下来的盐雕DIY充满了期待。
盐雕DIY教室的桌子上摆满了一个个精巧的模具,我挑选了心仪的皇冠模具。桌子上放着一盆盐巴,我忍不住好奇,伸出手指,轻轻摸了摸,软软的、细细的。“首先将盐放进模具里,然后用手指按紧每个缝隙;接着将盐继续放进模具里填满、铺平;最后放进微波炉里加热。”我按照刘老师的方法开始了盐雕体验。过了好一会儿,只听“叮咚”一声,盐雕烤好啦!我急忙取出我的盐雕,小心翼翼地将模具拆下。盐雕真精美,我的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最有趣的还数盐田体验了。抵达盐场后,放眼望去,一片片盐田整齐划一,宛如巨大的棋盘镶嵌在大地之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盐田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一面面镜子映照出天空的蔚蓝。大伙儿都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那一刻,“天空之境”四个字具象化了。
随后,我们换上了鞋套,拿上工具,亲身体验海盐的制作过程。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手持盐耙在盐田里尝试旋盐、扒盐等操作。虽然动作看似简单,实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技巧。在体验过程中,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盐工的辛勤劳作与付出。
经过观盐雕、做盐雕、下盐田等体验,我感受到了盐的神奇,它可以是平常百姓家里的调味品,也可以成为精美的工艺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研学,我们还探访了千年古村——泉港前黄村,深入了解黄素石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和文化价值,感悟地方文化与风俗,满载而归。
小记者感言
黄素石楼是一座古朴的石楼,它有很多房间,其中三楼四个角的房间里还“藏”有一个哨口。老师告诉我们,以前土匪比较多,人们在这个哨口处架枪,哨口处里宽外窄,可以轻松地察看外面的情况,以防土匪入侵。听完介绍,我不得不感叹古人是多么有智慧。
康紫煊(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
活动中,我们参观了解了盐的制作工艺,还体验了盐雕DIY,品尝了含盐的美食。这真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沈锦伦(晋江安海庵前小学)
这次活动,我们不仅了解了黄素石楼的建筑风格与结构,还学习了制盐的工艺,真是一次有趣的旅程!
李君海(晋江灵源灵水中心小学)
指导记者 蔡红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