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过程中,家长就像在升级“打怪”,虽晋级不断但仍有更多的挑战在后头。面对接踵而至的困惑、难题,你是请教老师、专家,还是老一辈?或是翻开育儿书籍捞一捞有用的知识点?然而,也有部分家长在和孩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摸索出一些靠谱的育儿智慧锦囊,快来收下这些干货吧!
告别焦虑式带娃
咱厝宝妈教你“松弛有度”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做父母,最好只做一只手父母”,不要处处都管制,也不要事事都放纵。对此,晋江市第七实验幼儿园的家长陈玲玲颇有感触,她在育儿的道路上尝试着一半“内卷”、一半松弛的教育方法。本期,“育儿经”栏目将邀请她做客,分享这些年来精彩且难忘的育儿故事。
好习惯
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陈玲玲“卷”什么呢?在她看来,良好的习惯会伴随孩子一生,并助力孩子成长。“由于工作原因,千夏直到读幼儿园时才带到我身边。由于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我每天睡前陪她从最简单的绘本开始阅读,而她也从刚开始的只听,到慢慢地讲到故事有趣的地方会要求角色扮演,再到最后听完能够大致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内容。”陈玲玲欣慰地说道,现在她们共读的绘本内容也从简单的无字绘本过渡到故事性、逻辑性较强的绘本了。
除了阅读习惯的养成外,陈玲玲还很重视孩子运动习惯的养成。“幼儿园放学后,我基本上都会带千夏到小区楼下玩一圈,家里备齐了轮滑、滑板车、自行车、平衡车、滑板等各类骑行工具。在这段惬意的运动时光里,千夏不仅结识了不同的玩伴,还锻炼了身体。”陈玲玲告诉记者,她和孩子爸爸还经常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爬爬山、玩玩水等。在她看来,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只要有父母陪伴着,哪怕只是一湾浅浅的小水洼,也是孩子的乐园,而不一定要奔赴各种景区或名胜古迹。
日常生活中,陈玲玲还很重视孩子独立自主习惯的养成。“千夏依赖性比较强,为改掉她这个毛病,我化身‘马屁精’,一个‘彩虹屁’跟着一个,想方设法表扬她的每一次独立。比如,她刚开始自己刷牙时,我特地打电话给她爸爸,‘爸爸,你知道吗?千夏刚才自己刷牙了,每一颗牙齿都认真刷,刷得干干净净,非常爱护她的牙齿,可棒了。’紧接着,她爸爸又是一通‘彩虹屁’。每当孩子想撂摊子的时候,我们都会各种鼓励和表扬。”陈玲玲说道,慢慢地,她就收获了一个会自己刷牙的小朋友,而学会自己换衣服、穿鞋子、洗澡等生活自理能力亦是如此,屡试不爽。
▲ 静待一朵花开
好心态
教育孩子,就像种花,需要适量的水和阳光。让陈玲玲感触颇深的是,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度”的把握很重要。“我希望千夏成为一个内心强大、抗挫折能力强、不轻言放弃的孩子。但由于她是家中唯一的孩子,长辈万分宠爱,训不得、说不得,遇事急于寻求帮助,抗挫折能力差。为此,我会鼓励她遇事先想办法,想不到时再主动寻求帮助,尽量引导孩子勇敢面对困难这只‘小怪兽’。”陈玲玲说道,但有时候家长如果对孩子有所期待就会有所要求,当孩子满足不了家长的要求时,家长就容易有情绪,进而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对于这一点,孩子爸爸就做得很好,他经常让我学会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将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每个孩子的花期不同,如果一味和他人比较,不仅自己容易焦虑,也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建立,遇到困难就会轻易地放弃。”陈玲玲分享道,对孩子提出要求时,要了解孩子的兴趣和能力,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制定合适的目标。如果是经常性的失败,哪怕是及时的安慰,孩子还是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有畏难的情绪,孩子可能也会因为一直没达到自己的要求而产生焦虑。
▲ 养出松弛的孩子
不内耗
陈玲玲认为,家长的心态松弛程度决定了孩子的松弛感,家长越松弛孩子越自信,而亲子关系也会越融洽。“生活中,可以从情绪上帮助孩子获得松弛感。比如,尽量给孩子提供宽松的成长环境,在小事上不消耗孩子等。有时候,就当个懒妈妈,让孩子有自己的空间,让她自由地去探索世界,而不是被满满的活动和课程填满。”陈玲玲认为,要经常和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多给孩子一些选择权。
除此之外,家长要更多地关注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千夏平时在画画的时候,我经常干涉她,觉得这样画不对、那样画好看,我总想让她画得漂亮,却忽略了整个画画的过程。而千夏也因为我的急躁、抱怨,对画画产生了厌倦。”陈玲玲说道,其实孩子画得好不好不重要,而应该看到她是否投入其中,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可以提升的空间,这些比结果更重要。陈玲玲坦言,作为一个妈妈,保持不断学习很重要,未来她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携手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