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蔡斯洵 陈巧玲
2024年8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国生态日。
昨日,晋江举办“生态赋能 向新提质”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题活动。活动旨在通过生态文化与创新合作系列举措,以“生态赋能”促进晋江产业向绿色化发展,建设企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生态体系,进一步加快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这些年来,晋江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保护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台阶。”晋江市林长办公室主任,晋江市林业园林局党组书记、局长曾伙明介绍,接下来,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将多措并举,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新路径,推动生态资产、绿色资本不断变现增值,更好地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良性循环。
首次+首笔
开启生态保护专项基金
生态保护基金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增强公众环保意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晋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晋江生态保护的新起航。
本次活动,晋江首次推出“基金赋能”模式,联合阿拉善SEE、红树林基金会(MCF)设立“美丽晋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共同开启生态保护助力新模式。
“该举措将面向社会公众公开募集资金,用于支持晋江市开展绿色低碳行动计划、生态保护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和科教宣传等方面的公益项目,助力晋江市生态文明建设和企业高质量发展。”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活动上,福建青风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积极投入生态建设,现场举牌向“美丽晋江”生态保护专项基金捐赠首笔资金10万元。
无论是生态保护专项基金的设立,还是生态保护专项基金首笔捐赠,都标志着晋江市在生态保护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以合作模式创新进一步为晋江生态文明保驾护航。
线下+线上
“资”助晋江生态保护建设
生态环境保护需要协同协作、共同参与。
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联合相关部门共同发力,“线上+线下”全面发动,大力推进晋江生态保护建设。
“线下”以活动为载体,现场倡导部门、企业、协会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动消费模式绿色转型,发挥科技创新支撑作用,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和生产生活方式。
“线上”开启创新合作模式。红树林基金会(MCF)联合阿里巴巴公益XIN海计划与企业合作,通过天猫、淘宝公益宝贝进行捐赠,支持“美丽晋江”生态保护公益项目。
“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将公益与电商深度融合,让消费者在购物的同时也能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红树林基金会合作发展部总监吴言介绍。
大赛+大奖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建设与企业发展息息相关。
本次活动举办野生动物文化主题服饰鞋帽设计大赛。“野生动物文化一直以来是服饰等产品的创意重要来源之一,大赛旨在推动服装鞋帽企业踊跃参与,将获奖设计文稿授权给本地企业,为企业注入新理念,助力企业开发新产品,从而进一步增强社会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据了解,昨日,野生动物文化主题服饰鞋帽设计大赛正式面向全社会征稿,大赛时间为8月15日至10月26日。
绿色金融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力量。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一环,绿色金融以其独特的金融属性和创新模式,引领着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当天活动还邀请了东方金诚、阿拉善SEE和东兴证券专家,分别从绿色金融赋能、企业ESG生态体系建设、2024年资本市场政策解读等角度,为与会者带来精彩的分享。
“ESG作为可持续投资的理念,已成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载体、金融部门投融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是企业发展的必选题。”晋江市林业和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活动能对参会的企业有所启发,让大家对ESG生态体系和绿色金融能有进一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