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武进
“一条五花肉,肉皮被烤得金黄酥脆,鼓起可爱的泡泡;一条条被捆扎着的深红色叉烧,表面的糖浆泛着光泽……”翻开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君幸食》这本书,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深入的研究、生动的描述和真挚的情感,深入浅出地讲述中餐背后的丰富内涵,为读者展现了中餐丰富而多元的世界。
本书为畅销书《鱼翅与花椒》作者、英国著名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全新力作。书中每章均以一道经典中国菜肴为起点,探究中国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用餐习俗及烹饪理念,展现中国美食丰富多元的特色。书中从“灶火”“天地”“庖厨”与“餐桌”四个维度,引经据典、谈古论今,将一段段津津有味的中餐故事娓娓道来。火焖鞭笋、东坡肉、麻婆豆腐、小笼包……贯穿华夏大地南北东西的丰富食材与烹饪方法,被扶霞·邓洛普以饱含深情而又严谨客观的文字呈现于东西方读者面前。
书中,扶霞·邓洛普大谈中餐的精湛之处。“鱼生……薄如蝉翼的鱼片躺在冰床上,仿佛覆盖了一层新雪。”接着,作者又说起了一道古老的江南菜肴“一品锅”。“这种菜肴发源于古时候的祭祀羹汤,都是把珍贵的动物肉切块,炖煮到精气化为蒸汽缓缓上升,引诱神灵下凡。但现在经过改良,口味更适合有血有肉的凡人了。”扶霞·邓洛普那幽默而自豪的宣言,让人感受到她对中餐烹饪技术的精通和热爱。
扶霞·邓洛普对中文典籍的熟稔也让人钦佩。她说:成书于汉朝的《黄帝内经》认为,东方人喜欢吃鱼和盐,西方人偏爱脂肥肉食,北方人爱吃乳制品,南方人嗜好酸食和发酵食品,中央腹地的人们则倾向于杂食。公元4世纪,历史学家常璩为爱好麻辣鲜香等大胆风味的四川人民下了一句著名的评语:“好辛香,尚滋味。”扶霞信手拈来《齐民要术》《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如“羹食,自诸侯以下至于庶人,无等”,将其中的智慧与中餐的实践相结合,为中餐的解读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美食的书籍,更是一封写给中国美食的情书。扶霞·邓洛普选择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给中国传统烹饪智慧找到全球性参照和现代性诠释,对于国内外读者都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