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五年一届的第十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油画作品展正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展出,其中,就有蔡笃取的油画作品《勿忘当年》。这也是其作品第17次入选全国性美展。
“入展对我来说既是鼓励,也是鞭策。”日前,蔡笃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艺无止境,他将不断求索向前。
和许多师出名门的画家不同,蔡笃取并非毕业于美术院校。“我是在初中时开始接触画画,当时养正中学有一个美术兴趣组,起初班上还挺多人的,后来越画人越少,而我留到了最后。”蔡笃取笑着回忆道,正是初中到高中6年打下的良好绘画基本功,才有了自己后来的艺术人生。
高中毕业后,在兴趣的推动下,蔡笃取开始自学绘画,通过向经典名画学习,频繁与同行交流,外出采风写生,以求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3年,蔡笃取的作品《门》入展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首届小幅水彩画展”。
“当时是我首次投稿参加全国性美展,成功入展后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和信心。”蔡笃取介绍,有了这次经历后,他更加潜心创作,也收获了累累硕果:作品十多次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全国展览,并多次获奖,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与好评。
2008年,蔡笃取成为晋江本土首个中国美协会员。今年,蔡笃取又迎来了新身份,其作为福建省新文艺群体优秀代表,被聘任为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福建选区评委。
从非科班出身的美术爱好者,到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紧接着到福建省新文艺群体优秀代表,再到担任全国美展省级选区的七人评委之一。说起30多年从艺路上的3次巨大跨越,蔡笃取依旧表现得很谦虚,称自己仍然在路上。
蔡笃取是晋江安海人。他不忘家乡文化的滋养,将其化作创作源泉。翻开《古镇丹青——蔡笃取安海题材油画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生动描绘家乡风土、风物、风情的油画作品。
安平桥上默默守护的《将军魂》,童年记忆中奶奶《期盼》的眼眸,还有那《水心曦光》中,停泊在安平古渡口的渔船……蔡笃取以鲜明的色彩、细腻的笔触、凝重的情感,集中体现了安海不同时空、不同形式的岁月印记,相关作品饱含浓烈的海洋情结、乡愁情愫及悲悯情怀,直击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我希望通过油画艺术的魅力宣传安海,让更多人了解安海、走进安海。”蔡笃取表示,今后,他将一如既往地用画笔来描绘家乡安海、晋江的自然之美、人文之美。
近年来,除了潜心创作外,蔡笃取还热心参与艺术普及、推广工作。他先后于安平桥景区举办“古镇丹青——蔡笃取安海题材油画展”、晋江五店市传统街区盒止美术馆举办“自然的回声——蔡笃取油画艺术展”、安海兆泰文创园蔡笃取艺术馆常态化开放个人作品展,供市民游客参观;并积极参与、协助举办艺术类公益展览及普及性讲座。“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艺术须交流才能多彩。美术应在普及与提升大众审美中,体现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蔡笃取表示,能为社会做有用的事,他感到自足自洽。
笃者,忠诚专一也;取者,志在必得也。蔡笃取,人如其名,笃定丹青30年。他说自己不善言辞,但他却始终以画讲述故事。古港雄风、鸿江毓秀、海峡乡愁、热土美韵都在他的笔下徐徐展开。而未来,他说,他还有画不完的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