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健康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针灸行家”林金钟:银针渡人显风范

名医标签 晋江市中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副主任中医师,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 名医经历 从事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1993年毕业于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系,师承国家级名老中医吴炳煌教授。现任福建省针灸学会妇科分会委员,福建省针灸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学术思想深受恩师吴教授的影响,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完善,在学术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特点。 擅长领域 针药结合治疗失眠、面瘫、头痛头晕、颈肩腰腿痛及消化系统等疾病。 坐诊时间及地点 每周一至二、四至日,在晋江市中医院康复楼二楼针灸推拿科坐诊。 名医寄语 林金钟提出“治病求本,以肾为本,疏肝理脾”,“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着重以调补根本为主,对待患者耐心细致,专心勤奋不懈怠,慎于言辞,始终忠于医疗事业,不求名利。

林金钟正在为患者施针。

一脉知所有,一穴一针灸。中医,博大精深,却讳莫如深;中医人,精耕博采,却神秘莫测。中医真有那么神秘吗?其实不然。中医,可以走进千家万户;中医人,在安静氛围里为患者传递着的是一份有温度的力量感。

他擅用董氏奇穴。认为善用针者仅用一二穴即能治疗许多疾病,疗效显著。还有人夸他性情温和、恬淡守真,赞其“秉岐黄之术,怀仁人之心”,对待患者一视同仁、善待有加,具名医风范。他就是晋江市中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福建省第二批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指导老师林金钟。

一针一穴巧治病 尽显“侠医”本色

“把脉、取穴、下针、行针、再把脉……”提及针灸,很多患者又爱又怕。爱的是针灸属于传统中医外治方法,是绿色疗法,具备不用吃药、疗效显著、疏通经络、美容养颜等优点,怕的是扎针前难以克服的恐惧心理。

“别人扎针我会怕,林主任扎针我就不怕。”林金钟的治疗功效,有口皆碑,令人安心。林金钟告诉记者,“运针不痛,唯在指力。指力到家了,持针自如,进退有度,运针便可不痛或少痛。简单、有效、价廉,才是关键。”从小,他就爱看武侠小说,自幼对取穴、点穴感兴趣。或许是打小从一位位大侠身上习得的一身正气,让他几乎没犹豫就选择了从医。书读“饱”了,他就一头扎进了中医世界。少年林金钟曾有过“一剑一箫一葫芦”行走江湖的梦,如今的他经多年沉淀,有一种“阅尽千帆”“不着力”的松弛感,将那份江湖侠气藏于心中。

对患者的爱,被林金钟藏在细节里。从一名普通农村少年成长为医术精湛的针灸行家,林金钟的从医生涯少有想象中的江湖夜雨、惊心动魄的生死交手。他崇尚“大道至简”精准治疗,总是沉心静修,通读经典,精于临床,更加关注的是一针一穴背后,患者的实际受益。从看到问,再到手指拎针练习手法、精进技艺,林金钟宁愿多花时间,用好“针本事”、下足“绣花功”,不愿让患者过度施针。林金钟曾针药并用,治疗一例久病顽固性周围性面瘫患者。患者从一开始的口眼歪斜、口角流涎,最后面部基本康复。如此疗效,让原已几乎丧失信心的患者及家属欣喜不已。

擅用针灸治失眠 精准施治受好评

一根根银针,在林金钟手里能造化出多少神奇,接受治疗的患者最有发言权。

“小小银针,和麦芒一般粗细,到林主任手中仿佛有了生命。”“看他施针如行云流水,选穴、刺入、捻转,刹那间就完成,我现在已经不怕针灸了。”何女士,51岁,因经营一家私营企业,工作压力大,事务繁忙,常有失眠困扰。面临睡不着的“噩梦”,“资深熬夜党”何女士四处寻访名医却收效甚微。后经人介绍,她找到林金钟。经辨证,林金钟搭配一组治疗失眠的穴位为其施针。针灸后,何女士自述,“当晚就能很好入睡。很神奇,而且做两三次针灸,就会有很好的远期疗效。”后来,何女士一家与林金钟都成了朋友。

有业界同行表示,“好的中医,是有自己独到功夫的,功到自成气势。它不是霸气,是一种神气。气势所形成的场,又叫场势,就像大侠们的场势。而林主任就有这样的气势,跟他聊天如沐春风、心有微醺。从他身上,患者愈发认可中医,愈加坚定文化自信。”

银针妙手扶桑梓 助传承开枝散叶

承名师点拨,览书海苦学。在晋江市中医院从事针灸、中医诊断治疗工作30多年来,诊断治疗患者不计其数,林金钟依然初心坚定,日夜砥砺,默默为家乡人奉献着。“愿世间无病。”林金钟说,不记得自己运用针灸和中医疗法,治好了多少病人。每当看到那些中风瘫痪患者站起来行走,心里很是欣慰。

作为晋江市中医院针灸学科带头人、国家级名老中医吴炳煌教授的学术继承人,林金钟把老一辈医者的训诫,作为自己从医的指引,并执着坚守。同时,他也在几十年行医生涯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他尤其擅长针刺技法结合中药汤剂,注重整体观念,强调诊断、治疗应从整体出发,着重调理脾、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联络,以“五腧穴加董氏奇穴”,调气理血、升清降浊。常用于治疗久病虚损、疑难杂症等,对头痛头晕、失眠、面瘫、颈肩腰腿痛及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晋江中医的传承,就像是林金钟接过的接力棒一样,一代一代接续、创新和发扬,薪火相传。这位“指尖功夫”了得的针灸行家,作为指导老师,在中医传承的路上继续前行。他珍惜师生情谊,对待学生,亦师亦友。他认为,中医药传承不仅是医术的传承,还有为医之道、为人之道的传承。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