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气温回升 当心这类疾病“找上门”

气温回升,万物复苏,肛肠疾病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市民陈先生上周就因痔疮发作,不得不放下工作,前往晋江市医院(上海六院福建医院)就诊。该院肛肠外科主治医师洪少铭介绍,不止陈先生,进入春季,很多患者也都因便秘等原因来到医院就诊。

据了解,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痔疮症状的出现频率大大高于以往,且呈逐年增长趋势。为此,普通市民了解痔疮症状,及时发现和治疗早期痔疮就显得极为重要。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为大家揭示背后的原因,并提供相关的科普知识。

春季肛肠疾病高发

在某大型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中,短短三天内痔疮膏的销量竟然飙升三倍,这一数字令人震惊。许多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原来打工人的困扰都一样啊!”那么,为什么此时的发病率会呈现如此明显的上升趋势呢?

“现在是痔疮高发期,同时也是伤口加速恢复时期,所以得了痔疮宜在当下尽快治疗。”洪少铭介绍,痔疮、便秘等肛肠疾病的发病规律是顺应季节转换的,寒冷季节人们的毛孔处于闭合状态,加上冬季的潜伏和积累,人体内积存下来的废物开始蠢蠢欲动,由于冬天进补、频繁食用油腻辛辣食物,让肠胃内热蓄积,蓄势待发。当下阳气外发,积热涌动,引发便秘,痔疮便会开始“发飙”。相比于夏季的高温天气,春季气温更温和,人体舒适感也更高,此时治疗痔疮对康复更有利。若拖到夏天,等到病情加重,不但身体受苦,还易增加患处的感染概率。

有不适应及时就诊

如何辨别是否得了痔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痔疮的发病人群或达5亿,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有痔青年”。痔疮(学名“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是肛门和直肠周围的血管异常扩张、曲张,形成的问题。它的症状往往包括出血、疼痛、瘙痒等,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工作和生活质量。痔可分为外痔、内痔和混合痔。痔的发病高峰是45~65岁,65岁后患病率逐渐下降。

很多人对痔疮很害怕,但其实近半“有痔人士”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受便后出鲜血困扰,出血程度有轻有重。此外,有些患者会痔脱出,可能出现嵌顿。痔病还可能引发肛周瘙痒、疼痛等,或导致贫血等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很多疾病都可引起便血,不要轻易将其归因于痔病,应及时就诊。

助你远离和预防

跟减肥一样,对付痔疮,很多人总希望能有某种便宜、好用又省心的小妙招,让麻烦瞬间消失,永不再回来。但这样的方法是不存在的。洪少铭介绍,痔疮的治疗有三大原则,无明显症状的痔疮,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缓解,无需治疗;有症状重缓解,出现症状时,以缓解症状为重点,如使用药物、坐浴等;非手术治疗优先,除非症状严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否则不轻易手术。

大家可从调整饮食结构、恢复规律作息、增加运动、保持肛门卫生、适量补充水分做起。春季应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芹菜、菠菜、苹果等,这些食物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同时,春季气温升高,细菌繁殖加快,因此要特别注意隐私部位的卫生。便后及时清洁,避免感染。

洪少铭提醒市民朋友,直肠息肉病、结肠炎、直肠恶变等疾病,也同样会出现大便带血症状,患者对此很难辨别,如果麻痹大意地自诊为痔疮,就很可能酿成大患。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