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和中信银行联合发布《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旨在提升老年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加强风险防范能力。
手册明确,老年人金融权益侵害是指个人或机构通过欺诈等非法行为侵害老年金融消费者应有的权利与财产,以此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老年人金融权益侵害的常见类型有九种,包括个人金融信息泄露、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以“养老”为名义的诈骗、交友诈骗、住房产权与租赁的诈骗、书画等收藏品的诈骗、受托人实施的金融权益侵害、相关机构工作人员实施的金融权益侵害等。
针对非法集资的风险防范,手册以案例揭示了入股分红、充值返现、预付消费、发展会员、溢价回购、承诺返利、假借慈善、编造项目、高利诱骗、投资理财等复杂多样的表现形式;针对多种形式的诈骗风险防范,详细剖析了通过电信网络、“以房养老”“交友”“养生养老”“书画收藏”、冒充特定人员等多种形式实施的诈骗手段;针对委托代办的风险防范,提示老年人在委托他人代管金钱和财产时,应与受托人签订委托书,明确限定受托人的权限,确保自己权益不受侵害;针对个人金融信息泄露的风险防范,提示对于个人身份信息、财产信息、账户信息、信用信息、金融交易信息、衍生信息和其他信息等,老年人一定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平时保管好自己的重要证件及财务相关文件,避免个人重要信息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