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蔡红亮 实习生 许攸南 林晓薇) 1月21日,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小记者亲子走进晋江市文旅共享职工之家,赴一场“艺术盛宴”——沉浸式体验南音,培养音乐和艺术修养,领略中华民族音乐瑰宝的魅力。
南音素有“中国音乐史上活化石”之称,活动伊始,小记者亲子就深刻感受到了南音的气韵。晋江市南音艺术团团长陈铭伟老师倾情演绎,带领小记者亲子欣赏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风打梨》《三千两金》《元宵十五》《直入花园》,展现了南音在晋江的薪火相传与生生不息。他们低吟浅唱,曲调时而悠扬婉转,时而轻巧可爱,袅袅余音回旋在现场,大伙儿无不被南音曲调的雅、柔、细、韵所吸引,陶醉其中,纷纷感叹:“南音真好听”。
精彩的演出之后,老师们为小记者带来了一堂生动有趣的南音文化科普课。听了老师的介绍,小记者亲子了解到南音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这与汉代“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相和歌表现形式一脉相承。其工乂谱记法自成体系,是古代音乐记写形制之遗存。“南音以标准方言古语演唱,读音保留了中原古汉语音韵,演唱时讲究咬字吐词,归韵收音,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幽雅,委婉深情。”老师娓娓道来南音的历史文化,小记者亲子听得津津有味。
横抱演奏的曲颈琵琶、十目九节的洞箫、二弦、三弦击拍板……活动中,南音老师带领小记者亲子体验春晚模拟《百鸟归巢》群像的南音特色打击乐器“四宝”,生动直观地让小记者亲子了解南音乐器独特构造和演奏技法,打开了大伙儿对南音的知识大门。
当天,小记者亲子还前往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参观,了解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必要性,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