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健康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治未病”观念盛行

中医养生渐受年轻人追捧

本期聚焦

年轻一族走进中医馆,进行体质改善咨询。

把火锅局换成养生局,保温杯里泡枸杞,可乐里面放姜片……近年来,“得病后再治疗”的观念正在逐渐被“中医治未病”“提前调养预防”等观念所替代。慢慢地,我们发现,养生正融入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年轻人的养生局越来越多。那么,中医养生究竟有何魅力,为何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中医“治未病”观念 渐被年轻人接受

“当代年轻人,人均养生小能手。”李米是一名白领,她表示,自己和妹妹相差9岁,如今30岁出头的她慢慢有了养生的意识。与自己妹妹交流时,她发现,年纪轻轻的妹妹,却比她懂得更多中医养生知识,并且在认真执行。对此,她感慨不已。

“想当年我们读大学时,对中医知之甚少。反观我妹妹,她说她和她的大学同学,人均中医爱好者和养生小达人。平时聚会,他们就会一起喝养生茶、组团去泡脚;不开心了,就去KTV唱歌,疏解不良情绪,避免乳腺结节;为了让呼吸更顺畅,还常常一起练习八段锦、太极拳……”李米表示,现在的年轻人真的懂很多。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百科上介绍,“治未病”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其实,“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的“无病”有别,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将病未病。高明的“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防其病作。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二字,应理解为“病将作”或“将病”方为确切。

年轻人成中医馆“常客”

近日,记者走访咱厝各大医院发现,不论是临时抱佛脚还是未雨绸缪,因为养生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踏入晋江市中医院、各大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中医阁的大门。

“未病先防,现在年轻人来我们这里治未病的的确不少。”晋江市灵源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负责人林天钉表示,治未病包含了养生,但它比养生的概念要更大些。中医治未病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出来了,原话是“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重在预防,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性。高明的医生不是等得了病才给患者治疗,而是在患者没得病的时候就对身体进行健康管理。“反过来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当你更有健康防护意识,就更有利于身体健康,有利于进一步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现在年轻人对信息的敏感度更高,接触健康知识的渠道也多,了解过后就会主动就诊。”林天钉说,来找他治未病的年轻人,大多是出于养生的目的,或确实有明显感到哪里有不适。“比如,有的是感觉疲劳,有的是失眠,还有的会和我说,‘医生,我前阵子心情不好且压力比较大,担心会长结节,可以给我扎几针或者刮痧按摩缓解一下么?’还有的就是会找我把脉,想要辨别体质,咨询如何通过花茶饮让自己体质变得更好、靠谱的防脱发食疗方等。虽然上述这些都不是什么疾病,但年轻人在网上找到信息,查到自己身上或有疾病征兆时,他们就会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这一点,我觉得还是值得表扬的。”

中医药文化走进厝边

到中医馆治未病的年轻人变多了,林天钉觉得这与越来越多的中医养生宣传不无关系。

近年来,相关部门及单位在中医药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目前晋江正在全力以赴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市,晋江市卫健局创建专班仍在多角度、立体化推进相关工作。中医药文化的宣传科普,切实走进了咱厝千家万户之中。而从主观上来看,当代年轻人压力大,频频出现“脆皮”现象,也把更多的年轻人推向了中医养生。

面对“脆皮”年轻人,中医养生成为当代年轻人的健康管理新选择。“我也会体检,但是在增强体质方面,我现在更热衷于为自己定制中医养生方案。我本人就是中医受益者,上次去中医院看中医,医生推荐我喝了苹果水后,脾胃舒服不说,还让我瘦了好几斤。我身边也有人在中药调理后,素颜脸色红润不少。”2005年出生的大学生许梓晗告诉记者,等寒假回到家,他会继续到中医院皮肤科治疗痘痘。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